选调生作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肩负着为民解忧、共筑幸福的时代使命,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政策温度转化为行动力度,在田间地头沾染基层“三味”,解锁新时代的民生幸福密码。
以“泥土味”访民情,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情是民生工作的“晴雨表”,选调生想要扎根基层,必须褪去“书生气”,沾满“泥土味”,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门前庭院与百姓共话家长里短。既要通过“面对面”倾听收集“吐槽”,更要以“甘当小学生”的谦逊态度问计于民。以“蹲下去看蚂蚁”的务实作风,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笔记记录民需,让民生工作始终锚定真实需求。
以“汗水味”顺民心,做服务群众的“勤务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基层不仅是政策文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好舞台。选调生要成为群众需求的“传声筒”,将政策语言转化为“乡土话”,让群众听懂政策、用好政策。还需化身“乡间勤务员”,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要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工作态度,以及“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效率,努力成为群众口中可靠的“泥腿干部”。选调生需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置顶”,少“踢皮球”多出汗,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确保党的政策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以“担当味”解民忧,做传达民意的“直通车”。选调生要敢于啃硬骨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改革攻坚中彰显担当。选调生需建立“问题清单”,对群众反映的出行难、就医难、办事难等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要充当好“民意直通车”的角色,将群众反映的“土办法”转化为可复制的“金点子”。唯有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将“解民忧”的过程转化为“集民智”的实践,才能让民生答卷既有担当的“力度”,更具智慧的“温度”,真正实现“烦心事”向“暖心策”的蝶变升华。
从“象牙塔”到“泥土地”,选调生的成长轨迹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新时代选调生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让民生幸福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作者: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办事处章柯、衢江区委组织部赵铁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