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于乡村全面振兴,是破局之钥、发展之本、力量之源,更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的关键变量。要破解人才短缺之困,需精准施以“引才、育才、留才”三剂良方,着力构建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的良性生态,让人才活水奔涌不息。
广开贤路,构筑人才汇聚“新高地”。破解人才短缺难题,拓宽渠道、破除障碍是当务之急。需聚力打破制度壁垒,探索柔性引才机制,突破传统身份、地域限制,畅通灵活高效的人才流动通道。同时,紧扣需求靶向引才,围绕乡村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文化传承、数字建设等关键领域,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图谱,实施“订单式”引才,精准弥补发展短板。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激活乡情纽带,探索“飞地引才”等新路径,借势借力服务乡村发展。
因材施教,培育本土人才“生力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才为始,育才方为长远之计。本土人才培育需告别“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要精准识别人才分类,建立科学规范的本土人才信息库,实施多级联审、动态管理,精准掌握各类人才资源。构建“金字塔”式成长路径,对“田秀才”深化实用技术培训,助力“新农人”掌握电商、品牌等现代经营能力,提升基层干部治理水平与项目运作能力。薪火相传,贵在活化,建立“老把式+新农人”等结对帮带模式,促进传统经验与现代技能的融合迭代。
倾心关怀,营造拴心留人“好生态”。“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育得出,更要留得住。聚焦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康养等人才心头事,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切实消除后顾之忧,让人才生活无忧。完善符合乡村实际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向实干者、贡献者倾斜,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充分激发人才扎根乡土、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礼敬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价值感,使其真正心有所属、情系乡村。
(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人民政府 徐文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