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真抓实干、守正创新,有效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
心系群众,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政策实施效果的最直接感知者,唯有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方能精准洞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迈出机关大门,走进充满烟火气的田间地头、繁忙有序的车间厂房以及热闹非凡的社区街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以真诚和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就业的困境、就医的难题、子女教育的忧虑、养老保障的期盼、居住环境的改善需求,每一件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民生大事。通过与群众坦诚相见、深入交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才能让政策的制定更具针对性,让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加贴合民意,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真抓实干,深入破解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无疑是问题交织的前沿阵地。广大党员干部要蹲在一线,扎根基层现场,以实地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基层工作常常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和诸多棘手的挑战,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社会治理出现难题等现象屡见不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问题根源。例如,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要深入剖析乡村产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症结;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要密切关注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是否高效、是否真正发挥作用。通过真抓实干的调研,把问题摸清、摸准、摸透,为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筑牢坚实根基。
守正创新,用调查研究成果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守正创新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在调研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正道、勇于创新,既要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律,又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是调研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价值体现,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精心制定详细的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间节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在经济领域,通过深入调研可以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社会领域,可以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詹祥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