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大柴旦:党建引领施“三策” 铺就乡村全面振兴快车道

大柴旦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三策”工作法扎实有序推进村级党建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2026年村级换届提供坚实保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固本强基筑乡村,牵稳换届筹备“牛鼻子”。强基摸底。始终坚持“为换届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原则,督促指导两镇深入各村开展调研摸底,围绕“六个方面”,抓实“四个步骤”,测评“五类人员”,综合研判“两委”班子运行状况、村干部的政治表现和履职情况,同步建立班子档案、形成专题报告,做到“补短、强弱、固优”,摸排梳理出村级换届继续留任人员2人,建议使用备用人员8人,评定“好”等次村2个。整建提升。重点围绕软弱涣散“4类12种情形”认定标准和“五查五看”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排查“回头看”,召开安排部署会1次,开展入村督导3次,测评认定“一般村”2个。采取“一村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制定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并由镇党委书记直接联系抓好整改,督促指导乡镇进一步深挖问题根源,确保问题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整体效能。家底清仓。持续推进对村财经纪律执行、财务审批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等情况全面审计工作,重点核查“三资”管理、项目资金使用、债务风险等内容,为村级换届打好提前量。围绕村情概况、村级组织、村干部队伍情况等6个主要方面,以“一村一档”形式开展村情大起底,全面梳理往年换届风险点,对村级进行排队分类,经排查摸底地区二类村2个,建立村情档案资料2份,推动村干部清家底、明思路。

三维发力兴乡村,鼓起产业赋能“牛劲头”。宣促落地。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紧密围绕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战略部署,积极开展以“一宣三促”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工委、镇、村“两委”、党员群众、后备人才五个层面力量,成立工作小组2个、宣讲队15个,组织宣讲人员30余名,共开展5次集中宣讲,同时不定期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进牧区宣讲,现场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7000余册、宣传用品1000余份,助力“三农”工作落到实处。兴农拓路。推广“互联网+农牧业”模式,依托大柴旦电商物流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电商物流寄递网络覆盖率100%,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95万元。持续挖掘两村地域优势和旅游潜力,鼓励牧民发展休闲娱乐、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临街夜市集,探索路边经济,提升乡村旅游“烟火气”,已谋划10个特色摊位,不断释放马路经济最大活力。引能联企。聚焦本地能人、离退休干部等群体,邀请村内致富能手担任“名誉书记”2人、“名誉村主任”2人,列席重要会议、探讨解决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指导村级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两村联系企业优势,挑选4名企业党员骨干担任帮带导师,引导村党支部找准路子、抓好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见成效、上台阶。

聚才留能活乡村,育好后备人才“牛犊群”。精准“引”。印发《大学生到村任职“青苗兴村”计划实施方案》,明确细化4大块18条措施任务,以盘活用好农村牧区现有大学生、大力回引意愿回村大学生为出发点,建立大学生档案信息库,共计摸排近五年大学生毕业信息97条,注重激发大学生回报家乡情怀,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组织座谈交流、微信群宣传等活动,引导9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参与家乡建设。系统“育”。依托县级领导、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联系到村任职大学生“1+N”培养机制,结合远程教育、业务培训等,围绕政策理论、业务水平、群众工作、治理能力等方面,指导帮带对象墩苗历练、补齐短板。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积极组织座谈会、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提升大学生政策解读、群众工作等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题培训3次、座谈会2次,人员覆盖率达100%。聚焦“用”。将实岗锻炼作为培养、历练大学生后备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入户走访,宣传惠民政策,参与两村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到村任职大学生“政策宣传员、党建组织员、群众服务员、发展助理员”的作用,开展入户走访71次,帮助协调解决村民问题31件,惠及群众100余人次。落实大学生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目前为返乡回引大学生发放基本保障工资共计28.6万元。实施“双结合”考核机制,发放绩效奖金3.2万元,不断激发到村任职大学生干事创业动力,切实让村干部有奔头、有干头。(大柴旦工委组织和社会工作部 雷延婷)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