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一场场关乎生命的“防汛大考”骤然降临。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清醒认识当前防汛救灾的严峻形势,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汛”为令、闻“汛”而动,始终站在最前列、冲在最险处,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下好“先手棋”,“实”字打底筑牢防线。防汛救灾,贵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必须将“实”的要求贯穿防汛备汛全过程、各环节,功夫下在风雨来临前,做好监测预警、隐患排查、防汛演练等工作,筑牢防汛救灾“铜墙铁壁”。要健全气象、水利、应急等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体系,运用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滚动发布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涨水等多灾种预警,确保监测预警精准高效、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应急响应迅速有力,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灾害防御网络。聚焦江河堤坝、水库塘坝、城市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和动态化监测,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对发现的隐患立查立改或限期整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专人盯守,确保风险可知可控、隐患应消尽消。要结合实际修订各级防汛应急预案,细化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援、物资保障等各环节流程,定期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确保在直面汛情时迅速响应、高效处置、沉稳应对,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当好“先锋队”,“勇”字开路冲锋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在关键时刻的果敢行动,当洪水来袭时,党员干部要以“勇”担重任、“勇”者不惧的毅力和气魄,挺身而出、奋勇向前,成为识别灾情地图的“红色坐标”、丈量民心向背的“精神标尺”,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要做灾情中的“逆行者”,主动请缨、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奔赴防汛救灾最前沿,扛沙袋、护堤坝、筑防线,时刻将群众安危放在心上,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保护伞”。要做堤坝上的“守夜侠”,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日夜坚守不松懈,巡查管涌无遗漏,排查隐患全覆盖,用勇毅坚守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汛屏障。要做洪水中的“摆渡人”,在防汛队伍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救援力量,明确抢险分工,凝聚“一盘棋”合力,以党员的“微光”汇聚成战胜汛情的“火炬”,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模范。
做好“贴心人”,“暖”字服务为民解忧。洪水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显大爱,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以“群众需求所指,党旗所向必至”的信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力量。要精准摸排各安置点和受灾区域需求,畅通救灾物资筹集、调配、运输、发放“绿色通道”,建立饮用水源、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清单,紧急调拨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保障应急照明、发电机、抽水泵等防汛抢险物资供应,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要妥善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科学设置集中安置点,开设“爱心食堂”“流动诊所”,提供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等服务,特别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让受灾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要迅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受灾区域,逐户走访摸排,全面掌握房屋损毁、农田受淹、基础设施损坏等情况,建立灾情台账,及时组织力量抢修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耐心做好受灾群众情绪安抚、政策解释和矛盾化解工作,帮助协调保险理赔、申请救助,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高密市委组织部 王艺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