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深入基层,宛如良种落入沃野,蕴含着破土成长、向阳而生的无限潜力。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既是锤炼成长的熔炉,也是施展抱负的舞台。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书本与田埂的距离、初心与琐碎的碰撞,常令部分青年才俊精神困顿,步履维艰。如何将理论的热情转化为实践的智慧,将组织的培养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是每一位选调青年必须答好的成长课题。唯有正视挑战、勤学苦练,祛除思想能力作风之“沉疴”,方能涵养担当作为之“阳气”,真正在基层扎下根、干成事。
“诊疴”明症,祛“精神萎靡”之惰气。选调生怀揣理想抱负投身基层,这是干事创业的宝贵起点。然而,在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的过程中,一种名为“惰气”的精神状态值得高度警惕。若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而迷茫停滞、放任热情消减;因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遇阻而畏葸不前、疏于躬行求解;因心态未摆正而骄矜自恃、疏离群众;或因求成心切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凡此种种,皆是“惰气”滋长的苗头。这种精神上的萎靡懈怠,是阻碍选调生扎根成长、担当作为的顽疾。因此,祛除“惰气”,绝非空谈,而是要求我们每一位选调生反躬自省,深刻查摆自身是否存在此类苗头,将其视为必须克服的成长障碍,从而唤醒内在动力,重振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用药”固本,养“真理滋养”之才气。祛疴需良方,“要言妙道”正是祛病强身的根本药方。这剂良方蕴含着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融合了党章党规党纪的严格要求,汲取了初心使命的精神营养,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凝聚了先进榜样的崇高示范。选调生需深学细悟这活水清泉,关键在于:一是固本培元,筑牢信仰根基。深学党的创新理论,在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叩问中廓清思想迷雾,让理想信念之锚深深扎牢;二是深化认同,汲取真理力量。精研理论精髓,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三是扶正祛邪,锤炼过硬作风。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以先进榜样为标、以务实作风和为民宗旨为鉴,砥砺担当精神,涵养公仆情怀,坚守清正廉洁底线。唯有如此,方能在真理滋养中深植成长根基,实现“用药”固本之效,强健肌体,行稳致远。
“见阳”验效,显“担当作为”之正气。“要言妙道”的力量不在书本,而在躬行。唯有在学习实践的熔炉中反复淬炼,方能见“担当作为”之正气。选调生须于火热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田埂村舍间沾泥土、在群众冷暖中察真情,让“要言妙道”接住地气、长出力量;须向群众求真经,真心拜人民为师,俯身问计于民、贴心问需于民,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中汲取养分、滋养成长;须与同志共切磋,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在坦诚交流、思想碰撞的讨论中深化认识、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更须以自省砺心志,常持“要言妙道”为镜鉴,勇于自我剖析、深挖思想根源,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如此反复淬炼,方能信念愈坚、本领愈强、作风愈实,真正在担当作为中彰显充盈的浩然正气。
赶考征程无止境,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人民是最严的考官。选调生当以“祛疴养气”为终身功课,持续在“要言妙道”的深学笃行中实现成长成才。让蓬勃“阳气”充盈血脉筋骨,在时代巨卷上挥毫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答案。
(浙江省衢江区樟潭街道办事处选调生,杨佳颖;衢江区委组织部,何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