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下的作风新挑战,需认清集中整治不是“选择性整改”,而是“系统性攻坚”。唯有以“利剑高悬”之势,以“问题清单、数字利剑、民心标尺”为刃,方能将“四风”顽疾连根拔起,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免疫系统”。
以“问题清单”为刃,斩断“四风”变异根须。集中整治的关键在于“精准发力”,以“问题清单”为刃实现重点突破。面对“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一方面,应建立“动态问题库”,锁定整治靶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信访举报梳理、巡视巡察反馈等方式,定期更新高频领域、易发环节、高危人群,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充分压实“责任链条”,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对查摆问题不深不实、整治“躺平”、应付“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同时严格落实销号到位,对查摆问题逐一登记、限期整改、对账销号,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恶性循环。
以“数字利剑”为刃,刺破“隐性腐败”伪装。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手段正重塑监督工作范式,推动监督效能实现从“表象发现”转变为“本质洞察”,是整治“四风”问题向“数字空间”转移、虚拟货币收礼等“技术化腐败”的强有力武器。集中整治可借助科技以“数字利剑”破局,在数据联网方面,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监管平台,如江苏省“公务消费区块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公务支出全程留痕、不可篡改;四川省“公车监管大数据平台”借助GPS定位等技术查处公车私用问题。智能筛网层面,运用AI技术筛查形式主义倾向,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筛查公文、会议记录、报销凭证中的“层层陪同”“过度留痕”“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
以“民心标尺”为刃,校准集中整治方向。集中整治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评判,必须走出“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怪圈,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群众满意清单”。一方面坚持“开门教育”,通过“群众点题、部门答题”机制,对教育医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整改”。如山东省开展的“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推动解决“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进行“体验式监督”,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主动转换身份角色,以“办事群众”的质朴视角、“企业代表”的迫切需求,深入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窗口、基层办事站点等一线场所开展暗访工作,亲身体验办事流程,查找“中梗阻”“踢皮球”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提供有力依据。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工作人员 陈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