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这既是破解作风顽疾的“密钥”,更是纪检干部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扎根基层的纪检干部当以“常细长”为基准线,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躬身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
抓常,需以“恒心”筑牢思想堤坝。作风建设非“一阵风”,而是“持久战”,不容一丝松懈的想法。年轻干部初入纪检监察岗位,易被“小节无碍”的侥幸心理侵蚀,更需以“常学常新”的恒心筑牢思想防线。要常态化学习党章党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作为思想“加油站”,久久为功学、融会贯通学、务求实效学,在常态学、深入想、实践练中校准思想“航向标”;要常态化对照自省,把群众的“牢骚”当作一面镜子,乐于听、听得进,并从中发现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与自身的不足,找准问题症结、找到解决办法,严防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时搞变通、打折扣,纠治温差、偏差、落差问题,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暖心事、舒心事。
抓细,需以“匠心”打磨工作颗粒度。作风之弊往往藏匿于细节中。纪检干部当拿出“绣花功夫”雕琢工作细节,调研时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结合信访工作、基层监督等主责主业,针对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办实事时要练就“如炬慧眼”,紧盯乡村全面振兴、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当“泥腿子”、磨“铁脚板”,深入田间地头、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监督检查,努力以监督“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唯有稳住心神,努力把每一个问题弄懂、每一个环节打通、每一个案件办好,自觉摒弃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细致、精致、极致,方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抓长,需以“韧劲”构建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只有经常抓、长期抓,才能加快形成优良作风。纪检干部要在监督执纪中牢固树立“不破法规破常规”的理念,秉持攻坚克难的精神,将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转化为关键点、提升点、突破点。要不断健全群众“点单”、纪委“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机制,构建“问题发现-整改-反馈”的动态链条,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的刚性约束,达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见实效”的效果,让监督更“贴心”、更接地气。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纪检干部当以“常”为基、以“细”为尺、以“长”为绳,锻造扎根基层的“根须力”、破难攻坚的“硬作风”、永葆本色的“防火墙”,在时代答卷上镌刻“躬身入局”的赤诚担当。(中共嵩明县纪委 张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