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想要准确识别干部党性必须练就一双“慧眼”,将党性鉴别和忠诚度廉洁度考察融入日常、融入关键、融入长远,使干部忠诚度廉洁度画像清晰可见,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识别出来、选拔出来。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选人用人必须从严把牢政治关。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调研分析和政治素质考察常态化机制,分领域分层级建立政治素质评价体系、考察标准、负面清单、廉政档案,把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等概念具象为容易理解、看得见、可衡量的标准。通过干部自查自评、会议正反向测评、深度访谈、查阅资料、实地核查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掌握干部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表现,以“过筛子”的方法和模式把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干部选出来,坚决把政治上的“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挡在门外。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通过干部调研、列席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工作约谈、督查检查等方式掌握干部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巡察、信访、审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综合运用干部监督信息和其他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坚持共性和个性、定性和定量、正向和反向、一贯和一时相结合,对干部“八小时内的表现”和“八小时外的情况”、“以前怎么样”和“现在又如何”做好系统精准地梳理汇总,针对党性修养、境界格局、忠诚度廉洁度进行相互印证、核实甄别、综合研判,切实把各方面情况了解全、掌握准,真正为干部精准画像。
关键时、关键事方显担当、本色。越是在急难险重任务、复杂问题、重大考验、激烈斗争中越能看得出干部的政治素养、意志品质、能力担当。注重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基层综合治理等影响全局、支撑发展、事关长远的重要领域、关键岗位、斗争一线分析研判、鉴定识别干部。通过跑现场、听评价、看业绩等沉浸式考察、蹲点式调研,详细掌握了解干部做过的实事、解决的难事、经历的大事,全方位、立体化科学辩证地分析研判干部面对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水平、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名利权力的心境态度。特别是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深入了解、正确评价干部是否做了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是否做了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真正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党性鉴别、忠诚度廉洁度考察要把自我报告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是对党忠诚与否的“试金石”,察人识人的“放大镜”,要从严从实开展好、落实好,让其成为加强党性鉴别、考察干部忠诚度廉洁度的利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建立常态化上门面对面征询、召开恳谈会、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基层干部、村(居)民对干部作风的转变程度、急难愁盼的解决质量、民生大事的改善效果、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实惠多少的评判情况,从其“肺腑之言”和“弦外之音”中获取干部政治品质、德才表现的第一手资料。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坚强才能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必须坚持事业为上,着眼岗位需要,以“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为标准,既在小节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严从实做好党性鉴别,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确保把组织信任、群众信赖、干部信服的好干部选出来。(作者 :张乃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