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培塑年轻干部廉洁底色

《资治通鉴》中论述政治家素质时提出“仁”“明”“武”三要,这不仅是传统政治智慧的精髓,更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穿越千年的思想镜鉴。年轻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新生力量,应当涵养“仁”的为民情怀、增强“明”的辨别能力、锻造“武”的坚强意志,在权力考验中永葆清廉底色,成为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栋梁之材。

涵养“仁”的为民情怀,以公正之心践行权力使命。“仁”并非庸俗的乡愿,而是明辨公私的智慧、恪守权责的担当。年轻干部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以如履薄冰之审慎执掌公权。对待群众诉求,既要将心比心体察民情,更要以公心破解民生难题。面对亲友请托,要阐明“公器不可私用”的原则,精准把握“亲清有别”的分寸。既不做“徇私废公”的圆滑者,也不当“不近人情”的冷漠官。在“亲”中见真情,于“清”中显操守,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筑牢权力运行的清朗堤坝。

增强“明”的辨别能力,以明辨审慎识别真伪虚实。“明”是指明慧善察,有去伪存真的智慧、明辨是非的定力。年轻干部处在蓄本领、长才干的重要成长期,须擦亮双眼、站稳立场。面对工作中的复杂局面,要听得进顺耳良言,辨得出逆耳忠言,不被表象迷惑,以事实为依据明断是非。在决策关头,要警惕“花言巧语”的陷阱,对看似合理的建议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急功近利的方案保持警醒,避免被短期利益遮蔽长远视野。面对群众诉求,要分清真实期盼与片面情绪,不漠视合理呼声,不盲从非理性表达,用精准判断回应民生关切。在辨伪存真中站稳立场,于审慎思考中校准方向,让每一次选择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锻造“武”的坚强意志,以克己之力筑牢清廉防线。“武”并非暴戾,而是“断之不疑,奸不能惑”的政治定力。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陷入违纪违法泥潭,始于意志“溃堤”,在诱惑前松了劲、欲望前失了守。年轻干部要为言行“划红线”,把纪律规矩刻在心上、落在行上,言有所戒不越雷池,行有所止恪守底线。要给欲望“上枷锁”,掐灭非分念想,不碰禁区,心存敬畏。要主动置身“聚光灯”下,坦然接受组织的监督、群众的注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充满考验的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仁”“明”“武”相辅相成,“仁”以守初心,“明”以破迷雾,“武”以抗侵蚀。年轻干部要将三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千锤百炼中守正不渝,让清廉底色愈发鲜亮,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李卿钰)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