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好好说话”是年轻干部必修的基本功

言为心声,话风即人。干部说话内容、方式可以窥见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态度,更是作风建设的直观呈现。在基层,说话能力绝非技术问题,而是关乎政策落地、民心聚散的政治基本功。所以年轻干部要把“好好说话”作为必修课,在服务群众中锤炼话语艺术水平。

言简意赅。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最反感打着“官腔”照本宣科。优秀的干部深谙“化繁为简”之道,但简洁不是简单,而是深思熟虑后,对复杂事物本质的精准把握和高效传递。年轻干部要把政策文件读“厚”再读“薄”,既不能满足于字面理解,又要学会剥茧抽丝,提炼精髓,方能在与群众沟通时剥离复杂术语,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将政策的核心要义和办事的关键步骤讲明白、说到位。

言之有物。基层话语的生命力在于具体实在,最忌泛泛而谈。而言之有物的底气,来自于实践的真抓实干。当下部分干部存在“干的好不如说的好”的错误思想,这种重“唱功”轻“做功”的虚浮之风,必然导致公信力流失。唯有扎扎实实干过、真真切切抓过,说话时才能底气十足。如时代楷模黄文秀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在两个月走遍全村472户人家,在工作笔记中详实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才能让脱贫计划说到群众心里。所以年轻干部必须摒弃投机取巧心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火热实践中积累案例、掌握数据、提炼经验,让每句话都扎根实践。唯有如此,面对群众时才能掷地有声,用“干出来的实绩”为话语注入生命力。

言之有情。语言的温度决定沟通的深度,群众不仅关心干部“说什么”,更在意“怎么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用“我们一起想办法”“有难处尽管说”等暖心话语拉近与群众距离。这种“共情式”的表达并非技巧的堆砌,而是源自内心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和对“鱼水情深”关系的珍视。年轻干部唯有带着感情去倾听、带着温度去回应,才能让政策宣讲不再是单向灌输,让矛盾化解找到情感支点,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服务,从而凝聚起最广泛的人心民力。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