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年轻干部如同逆水行舟,唯有主动拥抱压力、科学化解压力,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淬炼成钢。这既是个体成长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交付的必答卷。
以理论武装为压舱石,在学思践悟中锚定方向。科学理论是抵御压力的精神铠甲。年轻干部当从“两个结合”中把握历史主动,在“六个必须坚持”里汲取智慧养分。某省直机关“90后”处长在乡村全面振兴驻点期间,坚持用矛盾分析法梳理群众诉求,将30多项杂乱问题归类为5类系统性工程,正是理论转化能力的生动体现。建议建立“晨读30分钟”制度,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转化为劈波斩浪的导航仪。
以实践熔炉为淬火池,在攻坚克难中锻造筋骨。抗压能力从来不是温室里培育的盆景。深圳某街道办主任回忆“三区”防疫时,连续40天睡在指挥部,通过“问题清单日结制”化解群众急难愁盼280余件。这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成长轨迹启示我们:要主动请缨到改革深水区、矛盾高发地,把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硬骨头”当作最好的磨刀石。建立“压力成长档案”,定期复盘重大任务中的应激表现,将“痛点”转化为“成长点”。
以身心平衡为稳压器,在张弛有度中行稳致远。华为“90后”项目总监的案例发人深省,在完成海外攻坚任务后突发心梗,给所有年轻干部敲响警钟。建议推行“三象限工作法”:将事务按紧急重要程度分类,预留20%弹性时间应对突发压力;培养游泳、正念冥想等“压力释放阀”;建立“健康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体质监测。透支健康换来的成绩单,终究是张无效支票。
新时代,年轻干部既要保持“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韧劲,也要修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当我们学会把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势能,就一定能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注脚。
(浙江省东阳市委组织部 杜中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