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追寻那束光:党员教育的精神航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重要时刻,92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以一句“感谢党接纳了我”的哽咽发言,完成了跨越76年的信仰攀登。这位塑造过经典济公形象的老艺术家,用21页手写入党申请书,每月研读誓词的郑重准备,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他的入党历程,恰似一面明镜,映照出先进典型在党员教育中的三重引领价值。

信仰传承的“活教材”:以终身追求诠释初心本色

1949年上海解放的黎明时刻,当时年仅16岁的游本昌目睹解放军露宿街头的纪律严明,与帝国主义压迫、国民党腐败形成鲜明对比,信仰的种子便已埋下;这种“见证者—践行者—传承者”的身份转变,恰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的要求高度契合。

在演艺生涯中,游本昌始终践行着“以文艺化导人心”的初心,从饰演79个龙套角色到塑造济公、爷叔等经典形象,他坚持“角色无大小,举轻若重”的艺术理念,为饰演好《大雷雨》中一位无名无姓、没有台词的农奴,他查阅了19本相关书籍,精心设计了瘸腿,气喘等细节,力求将角色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这些都成为信仰具象化的生动注脚。

党员标准的“刻度尺”:以严苛自省重塑政治生命

游本昌的入党历程充满“自省—准备—突破”的螺旋式上升。他自述“总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奢望”,这种对党员标准的敬畏心态,恰是当下某些带有功利心态的入党者所缺失的精神内核。从1952年受助学金资助求学,到成为新中国首批青年演员,他始终以“党和国家造就了我”的感恩心态要求自己,这种将组织培养转化为行动自觉的品格,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形成深刻呼应。

在艺术实践中,游本昌展现出超越年龄限制的进取精神,87岁参演《繁花》时与年轻人同作息,92岁仍坚持每日用高倍放大镜研读理论。这种“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姿态,恰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生动诠释。当某些年轻党员存在“躺平”心态时,老艺术家的奋斗历程犹如黄钟大吕,击碎“高龄入党是否必要”的庸常质疑。

教育模式的“创新点”:以立体传播构建精神坐标

游本昌的入党事件本身成为一堂全民参与的“文艺党课”,网络空间中“爷叔同志好”的亲切问候、“我们一生的榜样”的转发评论,构成了新型传播矩阵,这种将个人信仰历程转化为公共精神资源的现象,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的要求形成良性互动。当92岁老人研读誓词的细节被制作成短视频,当“时刻准备着”的少先队礼在网络刷屏,传统党员教育正突破时空限制。

在高校思政领域,天津音乐学院等院校已将游本昌案例融入课程,学生们通过排练《一仆二主》等经典剧目,在艺术实践中领悟“守正创新、崇德尚艺”的真谛,这种“案例教学—实践体验—价值内化”的教育闭环,恰是新时代党员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当00后预备党员李刘睿琦表示“艺术与信念共生共荣”,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已跨越代际界限。

党员教育既要深挖历史资源中的信仰基因,更要激活当代先进典型的引领效能,让初心使命在代际传递中永葆青春。游本昌的入党历程犹如一座精神灯塔,他用手写的21页申请书丈量信仰深度,用92岁的宣誓声音诠释政治生命的高度,更用“继续前进”的攀登姿态标注出党员教育的时代刻度,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号召力鼓舞新时代青年党员砥砺前行。(吕梁市委组织部   李泽峰)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