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城西繁忙的320国道旁,紧邻湖南工农义勇军总司令部旧址,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雨湖大队六中队驻扎在此,守护着300多公里道路的平安畅通。他们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拥抱数字变革,用枝叶关情的行动践行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交出了一份闪耀着忠诚、智慧与温度的平安答卷。
红色沃土孕育忠诚警队
“我们中队成立之初就自带红色基因,服务着军工强镇楠竹山镇。2010年接管姜畲镇后,队部选址在雅爱塘,旁边就是湖南工农义勇军总司令部旧址。先辈们最鲜明的品质就是勇于斗争,不怕牺牲,这深深影响着我们。”中队指导员段斌华在主题党课上向青年民警讲述着队史传承。
中队党支部充分挖掘家门口的“红色富矿”,将湖南工农义勇军总司令部旧址、湘潭起义展陈馆作为铸魂育警的生动课堂。常态化组织民辅警开展沉浸式学习,聆听历史回响,感悟信仰力量,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教育的深厚滋养,铸就了队伍多年保持“零违纪”的金色盾牌,让忠诚成为队伍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中队紧紧围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目标,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防汛救灾、抗冰保畅、紧急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党性、锻造队伍。近5年,中队荣获全省交警系统“党员先锋岗”、首届“警营文化示范阵地”、湘潭市“青年文明号”、湘潭市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民警辅警23次立功受奖,涌现出“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公安厅二等功获得者等先进典型。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样本
面对辖区面积大、道路里程长、警力资源有限的现实挑战,六中队不等不靠,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积极探索科技兴警、智慧强警的新路径。
2022年10月,中队在湘潭市率先打造数字化交警中队并投入使用,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创新构建“云喊话”(远程实时劝导纠违)、“云指挥”(精准调度警力资源)和“云缉查”(高效锁定查处违法)三位一体的智慧警务新模式。辖区重点执法效能同比提升171%,320国道节假日拥堵指数明显下降,近年来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00%侦破,成为湘潭市公安交警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样本。
数字赋能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中队建立辖区车辆分析模型,精准区分本地车辆、过境大货车、网约货运车辆等类型,在节假日前夕通过短信、平台推送等方式,精准发送个性化安全提示信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紧密联动属地党委、政府,依托楠竹山智慧乡镇平台设置无人机巡逻航线,实现对重点路段、复杂区域的常态化“地空联动”立体巡查与空中劝导,大幅拓展管控覆盖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让交通管理“耳聪目明”。
智慧警务的触角还延伸至基层治理。中队联合姜畲镇青亭村首创“交通安全村规民约积分制”,将遵守交通法规明确写入村规民约,村民的安全出行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积分。积分不仅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更与村民诚信档案、银行贷款等切身利益挂钩,有效激发了大家遵守交规的内生动力。
枝叶关情书写为民新篇
中队始终坚持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融入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服务、每一次救助的生动实践。他们的为民情怀,流淌在300多公里的巡逻路上,镌刻在辖区百姓的心坎里。
保障湘潭西至市中心医院的“生命通道”畅通无阻,是中队义不容辞的使命。今年3月23日,中队接到紧急警情:一名小孩不慎掉入搅拌车,伤情危重,需立即送医,兄弟中队正在开道,急需六中队接力护送载有伤者的救护车。生死时速下,民警迅速联系家属,在指挥中心支持下规划最优路线,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近两年,他们已成功紧急护送8名危重病人就医,赢得家属和群众高度赞誉。
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家住云湖桥的罗某下肢瘫痪,以往无证驾驶三轮车去楠竹山买菜,需8岁儿子配合踩刹车。简单处罚治标不治本,中队党支部联动镇政府,解决低保等困难救助,并帮助其更换合规的残疾人助力车,将冰冷的“处罚”化为暖心的“帮扶”!
在姜畲镇联映村中板塘组,每当六中队的巡逻车驶过,两声特定的鸣笛总会准时响起——这是民警与村民赵奶奶心照不宣的暖心约定。赵奶奶年幼的孙子程程因事故痛失双亲。中队了解后,立即启动长期帮扶机制,多次上门看望疏导、协助申请未成年交通安全公益救助金、多方协调帮助其转学安置……用持续的爱与陪伴,为程程撑起了一片晴空。
从湖南工农义勇军总司令部旧址旁出发,六中队将红色的根脉深植于忠诚的土壤;在全市首个数字化交警中队的探索中,他们勇立时代潮头;在三百多公里道路的日夜守护和田间地头的点滴付出里,他们践行着“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他们用忠诚、智慧与奉献,让警徽在守护平安的最前沿熠熠生辉,让党旗在服务人民的第一线高高飘扬!(任能旺 王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