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筑牢“三个阵地”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呈现精准化、多样化、科学化、严格化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筑牢思想理论、党性教育、实践锻炼“三个阵地”,才能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筑牢理论教育阵地,补足精神之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筑牢思想理论阵地,就是要让干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要突出重点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专题讲授、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二是要聚焦基本培训。要切实落实基本培训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基本培训理论课程单元,在课程开发、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要结合赣州实际,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在赣州的生动实践,以案促学,加强干部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三是要创新理论教学方式。干部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网上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学习新模式,制作理论学习微党课及微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理论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理论的熏陶。

筑牢党性教育阵地,涵养政治品格。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筑牢党性教育阵地,就是要让干部在党性的熏陶下,坚守政治原则,秉持为民初心,保持清正廉洁。一是要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党性教育基地。赣州是全国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要加强整合,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在保护优先的情况下,综合开发利用好各类红色资源;要加强研究阐释,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等,打造集参观、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党性教育基地。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党性教育精品课程,设计党性教育精品培训路线,提升党员教育阵地品质,让干部在实地学习中深刻领悟党性内涵。二是要强化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讲授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包括党校教师、优秀讲解员、基层理论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等。同时,要建立师资培训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师资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构建多样化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联合党校、干部学院及各高校等共同参与,围绕赣州红色文化品牌,打造包含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访谈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党性教育课程,让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

筑牢实践锻炼阵地,提升实干之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干部的能力素质不仅需要理论武装,更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提升。筑牢实践锻炼阵地,就是要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之能。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实践锻炼机制。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乡村全面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挂职锻炼、蹲点服务,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服务群众、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长班次实践调研机会,沉下身子,摸清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及民生问题状况,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提升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二是要推行“传帮带”实践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秀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为年轻干部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在工作方法、业务技能、作风养成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导师可以结合具体工作案例,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快速成长。同时,要鼓励干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共同提升实践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实践锻炼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建立干部实践锻炼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引导干部对实践锻炼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形成书面报告或工作案例,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分享,促进实践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让更多干部从中受益。(中共大余县委党校 邱志鹏 张智晖)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