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无数年轻干部正以满腔热情奔赴基层一线,用创新实践书写成长答卷。从乡村全面振兴共富项目攻坚到数字化改革一线,一场场聚焦能力提升的“实战课堂”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蓬勃开展,年轻干部们以机制创新为火、以实践淬炼为锤、以民生情怀为基,锻造着属于新时代的筋骨与魂魄。
以“三维课堂”强本领,破解“水土不服”。年轻干部初入基层,首先要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要以机制创新破题,用政治课堂、导师帮带和跟岗锻炼的“三维课堂”走进基层、了解实情。年轻干部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刻把握历史规律,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要以导师为榜样,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互转化,构建学中干、干中学的闭环模式;要在跟岗锻炼中将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具体事务转化为“法、理、情”交融的现实教材。
以“守正创新”开新局,锤炼实战筋骨。年轻干部处在传统治理经验和新兴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在实践工作中更需要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一方面,要深知传统的基层治理经验是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智慧结晶,要敢于尝试在新兴产业发展、企业纠纷化解中活用传统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治理平台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治理与基层走访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协调的方式,提升数据收集的全面性、风险分析的准确性、矛盾化解的针对性,探索出新时代中国式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一线答卷”树新风,涵养为民情怀。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贴近群众、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年轻干部要深入践行网格夜访工作,把“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敲门”、把“静候呼声”转变为“夜访寻声”、从“行政履职”到“情感共振”,在促膝长谈中倾听民声、在家长里短间纾解民困,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深刻领悟群众工作的本质在于“腿勤、嘴甜、心细”的日常浸润,以烟火气的沟通敲开信任之门,将为民情怀的口号转化为脚底沾泥的行动自觉。
从机制创新的思维破局,到赓续传承的能力跃升,再到民生服务的价值锚定,基层这片土地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滋养着年轻干部的成长。当年轻干部将身影融入村社街巷,把思考注入共富蓝图,他们的成长便如根系延伸,在“干群双向奔赴”中日益强健。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平安法治办 金依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