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一词源自《诗经·邶风》,以黄河支流水色清浊不相融的自然现象,暗喻是非善恶界限清楚不可混淆。党员干部的廉洁底线必须如同泾渭分明般清晰可见,容不得半点模糊折中的灰色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但仍有少数干部在“法不责众”“小节无碍”中投机取巧、自欺欺人,实则已在思想防线上撕开了溃堤蚁穴,模糊了泾渭分界线。唯有在思想根源上常怀敬畏、行为边界上寸步不让、在规矩刻度上丝毫必较,方能永葆泾渭分明、气正风清的清廉本色。
常怀白袍敬畏。《四友斋丛说》记载“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为洁白的袍子沾染一点墨,永远也洗不掉;又如明朝张瀚所述“轿夫踏新鞋”的典故,警示着只要鞋底沾染泥污,便不复最初洁净。这些历史典故都道出了初始微瑕难以复原的道理。反观当下,有的干部对商家节礼自辩“正常交际”,将宴请接待粉饰为“工作需要”,实则已让公权力的“白袍”悄然沾染墨痕。清廉之本首在修心固本。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长炼,既要从思想根源上构建起“近朱者赤”的天然警觉,勤扫灰尘、常照镜子,秉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感,更要培养对诱惑“避如蛇蝎”的本能反应,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党性、磨砺政治品格,永葆“泾渭分明”之纯粹。
严守楚河汉界。象棋棋盘上的“界河分明”如为政用权的廉腐之别不可混淆。必须树立如界河般的纪律意识,在公私界限处筑立起铜墙铁壁。隐形变异是当前“四风”问题的突出特点,现实中某些“违规收送”披着艺术鉴赏之衣、“期权腐败”假借投资理财之名、“违规吃喝”藏于人情往来之下……权钱交易如“暗流”一般渗透进各种生活场景,侵蚀着公私边界的堤坝。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时刻紧绷作风纪律之弦,时时处处事事严守底线红线,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划清公与私、清与浊、廉与腐分界线,让各类隐性变异“四风”在清廉“正风”中无所遁形,形成不敢越界、不能越界的强大震慑,最终赢得作风建设满盘胜。
精研规矩刻度。官有寸权,必设界尺。北宋包拯“岁满不持一砚归”典故历久弥新,至今仍是丈量清廉从政、划清泾渭界限的典型标尺。“泾渭界限”的模糊常始于“毫厘之失”,一包烟、一顿饭、一张卡看似微不足道,均是微渐腐蚀堤坝的“蚁穴”。面对信息化时代新型贪腐形态,更要精研规矩刻度、细校廉洁毫厘。要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易发多发领域,聚焦细微小节、抓好关键少数、管住小微权力,进一步织密监督网。要着力构建全方位考核机制,将政治监督具体化为微权力负面清单,用量化考核把抽象纪律转化为具象指标。唯有将纪律约束细化到接待茶水费标准这样的“毫厘之微”,方能杜绝“温水煮青蛙”式的侵蚀滑坡,做到防微杜渐、常态长效。(作者:韦好昊,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