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拓宽引才路径,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成长平台,让人才流进来、留得住、能发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真心拓宽引才路径,让人才“流进来”。要吸引新鲜血液入驻乡村建设,需要以真心“筑巢引才”,以政策、环境、产业吸引人才到来。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源于人才资源的持续汇聚。面对当前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实困境,需以开放性思维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让人才引得进。一方面要广开贤路,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宽引才视野,广泛吸纳全社会的人才,将一些“土专家”纳入“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要精准发力,针对乡村治理、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精准引入“专才”,建成精准对接的“人才输水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条件,让人才住得安心、工作舒心。同时,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通过评选“乡村全面振兴领军人才”“乡土文化能人”等活动,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以用心创新育才模式,让人才“留得住”。“筑巢留凤”是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打造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倾才育才,精准滴灌”,充分激发人才干事的潜能是关键,要兼顾好“本土专家”同“外来精英”的双向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扶持力度,出台住房补贴、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等优惠政策,给予人才生活上的便利。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条件,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获得感;深入挖掘先进乡村人才事迹加以宣传,以榜样力量激发奋斗热情。
以暖心优化留才环境,让人才“露一手”。育才赋能是激活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步。当前一些地方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刀切”现象,忽视了人才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编织精准培育网络,为不同类型的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路径。一方面要健全培养机制,根据基层发展需求和不同群体分层分类开展人才队伍提能培训。例如在传统农业领域开展技术、装备培训,提升农业领域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新兴领域针对返乡大学生、青年干部开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训,提升年轻队伍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平台生态,鼓励人才创新创作。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为人才“松绑”,让乡村人才队伍以锐意进取的热血投入到乡村建设,实现人才兴、产业旺、乡村美的美好画面。
(浙江省西湖区留下街道 楼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