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云南省大理市:深化“四联”共促机制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立足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农文旅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服务联抓、成果联享,推动农文旅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凝聚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19.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旅游总花费392.09亿元,同比增长7.25%;全市住宿业完成税收收入2190.47万元,同比增长2.8%。以发展农文旅产业为主的产业模式有效带动居民群众就业增收,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57万余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80元。

组织联建,增强党建引领向心力。完善组织体系。全面加强文旅和民宿行业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乡镇(街道)‘两新’工委—客栈协会党组织—旅游民宿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形成市委领导、组织和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文旅行业部门指导、乡镇(街道)负责的组织链,有效推动旅游民宿行业党建工作落实。加强两个覆盖。扎实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组建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1个,成立乡镇(街道)“两新”工委13个,设立村(社区)“两新”工作站44个,成立双廊村旅游民宿党支部、文笔村旅游民宿联合党支部等行业党组织11个、群团组织58个,覆盖全市1400余家旅游民宿。深化旅游民宿领域“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查找党员183名,年内新发展党员4名。强化示范带动。以党建引领文旅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行业企业示范创建,深化“党建领航·苍洱红驿”品牌创建,培育严家民居、理庭酒店等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9个,授牌“苍洱红驿·人才心居”72家,打造国家、省级“等级民宿客栈”49家,大理夕上双廊民宿评定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大理白玛假日民宿通过全国甲级民宿复核。

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夕上双廊民宿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夕上双廊民宿。

产业联动,激发业态转型创新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乡村、民宿、旅居、康养、体育等为辅的全产业链结构,重点培育乡村旅居、创业旅居、置业旅居、度假旅居、康养旅居、文化艺术旅居、体育运动旅居7大产品体系,开展旅居特色村示范创建,打造“旅居大理·品味乡愁”品牌,形成住民宿、观苍洱、品美食、赏民俗的消费新场景。发展新兴业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围绕“民宿+生态农业”“民宿+文化传承”“民宿+旅游商品”,培育景观型、体验型、主题型等农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打造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品质优良的旅游民宿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培育旅游民宿新业态达6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3万余人,关联就业岗位8万余人。打造特色品牌。从制定行业标准、创优服务水平、培育特色品牌等方面入手,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延展“民宿+”旅游业态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研学旅行、康养保健、婚庆旅拍等文旅新产品,深化“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去有风的地方”品牌效应,擦亮大理旅游“金字招牌”,实现从生态价值到经济增值的有效转化。

大理镇中和村发展文艺旅居大理镇中和村发展文艺旅居。

服务联抓,提升助企便民支撑力。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顶层设计,及时修订《大理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出台《大理市旅游民宿经营管理实施细则》《大理市旅游民宿管理工作指南》,建立健全旅游民宿“星级评定”、“价格报备”、“红黑榜”通报等制度机制,从源头上对全市旅游民宿行业进行规范,引导大理市民宿规范健康发展。率先设立旅游民宿“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标准化集成服务,大幅压缩办理时限,有效破解开办民宿多材料、多环节、多处跑等问题,平均办理时限缩短57%。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制定10类民宿人才目录,广泛开展民宿主理人、咖啡师、茶艺师等服务技能培训,培育民宿从业人员1100余名,集聚经营管理、客房服务、产品策划、宣传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民宿人才队伍。以需求为导向,以村级党组织带动,依托村级苍洱幸福小院、暖心红驿等党群活动阵地,探索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培育一批新农人主播队伍,打造“与理相伴”等一系列直播账号,全市网络零售额达60.2亿元。推动数字赋能。推行“一个平台监管、一个企业运维、一支队伍执法”治理服务模式,建立“大理市住宿业综合分析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将游客画像分析、消费偏好、住宿情况、事件交办、增值服务等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线上+线下”统一监管。依托“苍洱云”算力技术,精准洞察市场动态和游客需求,向民宿行业提供金融包房、日耗集采等个性化服务,累计为民宿经营主体提供酒店日耗品集采业务49.67万元,金融贷款业务885万元。

《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凤阳邑村《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凤阳邑村。

成果联享,汇聚高质发展新动力。加快经济迭代。大力推动民宿业升限纳统,科学规范管理旅游民宿市场,倒逼行业迭代转型、优质发展。重点推进大理市旅游城市品质提升(美登桥至崇圣寺段)建设项目等34个文旅重点项目、大理镇中和村旅居项目等53个旅居项目快速落地、提速建设、达产见效。中和村和颐老院项目入选《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太和街道凤阳邑村等4个项目入选全州20个典型案例。绘就美丽乡村。全面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全面振兴责任,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664万元,重点实施5个绿美村庄建设,加快推进6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深化与科技小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绿色高值种植,建成高标准农田5292亩,培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61家。带动群众增收。深化“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建立“旅游民宿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以组织链带动产业链,引导旅游民宿经营与生态资源、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本土特色深度结合,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2024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村均收入达53万元,农村居民户均增收2.4万元。(大理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