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推进作风问题整治。现如今作风建设已经从“治标”走向“治本”,从“破局”迈向“立制”,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永葆初心的政治品格。
躬身践行树标杆,以“关键少数”破特权积弊。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以“身正为范”的姿态,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基层调研轻车简从成为常态;田间地头问民生、农家炕头话家常的场景屡见报端。在制度执行层面,领导干部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例外思维”。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会议时长压缩到文件精简报送,每一项规定都直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害。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作风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制度约束常态化,以刚性机制防“破窗效应”。作风建设既需“雷霆手段”,更需“长效良方”。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今已成为惯例。全国机关单位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压缩“三公”经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大大节省了财政支出,制度刚性约束的成果显著。中央创新建立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将权力关进“数据笼子”。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工程项目招标、干部选拔等关键领域进行动态监测,使违规干预行为无所遁形。将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有效遏制了“破窗效应”,让作风建设成为不可逆的治理常态。
示范转化显实效,以党群互动塑政治生态。通过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推动党员干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制度刚性约束权力任性,以务实作风回应民生关切,党风政风的持续净化不仅夯实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核心理念,更在党群之间架起信任与认同的桥梁。从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到基层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基层干部逐渐从“围挡思维”转向“服务思维”。这种“以下观上、以民评政”的互动模式,重塑了“鱼水相依”的党群生态,为治国理政凝聚起磅礴合力。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不能停歇。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释放作风建设最强信号,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人民政府选调生 徐文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