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青年干部当深入基层解民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的冷暖,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青年干部当以枝叶关情的初心、真抓实干的担当、久久为功的韧性,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改善。

俯身听民声,于寻常巷陌察实情,做到民有所呼、我必知之。深入、准确地了解民意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首要前提。青年干部要真正沉到社区、村组一线,多渠道主动倾听群众心声。一方面,坚持传统的民情收集方式,如看社区公告栏前是否总有群众驻足议论、听街头巷尾是否有重复出现的念叨、走村入户时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话匣子,实地发现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畅通网上反映渠道,如政务APP、网络留言板等,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

挺膺解民忧,以钉钉精神破难题,做到民有所需、知必行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只听你说什么,更关注你做什么。浙江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鼓励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康复机构等,为老人提供“走进门”服务;山东省济南市开设全省首家家庭托育点,并将普惠托育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等。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于落实政策与攻坚克难,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集中力量攻克一批“老大难”问题。民生政策,贵在可及,要让政策直抵基层,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民生答卷写得好不好,群众的笑脸是最生动的评语。要定期进行“回头看”和成效评估:一看生活质感有没有提升,如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是否更丰盈;二看服务温度有没有升级,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三看生活盼头有没有更足,观察乡村产业是否从单打独斗走向遍地开花。只有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便利、感受到温暖、对未来充满信心,民生工作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见到了实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青年干部要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增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担当,持续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者:淳安县公安局大市派出所 杜毅然)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