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这种朴素的农具,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厚重记忆,更以其负重、连接、坚韧的特质,升华为一种深刻的精神象征。“扁担精神”所蕴含的担当、实干与忠诚,正是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一根扁担,挑起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映照干部攻坚克难的决心。基层天地广阔,却也矛盾交织、事务繁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直面挑战的“第一线”。弘扬“扁担精神”,需要基层青年干部锤炼如扁担般坚韧不拔的意志。要主动走出机关、沉入一线,在田间地头的泥土气息中感知实情,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里倾听民意。面对产业发展之困、环境治理之艰、民生保障之重,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将困难视为磨砺意志的“磨刀石”,将挑战当作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实践中,练就一双洞察问题的“火眼金睛”,锻造一副能扛千斤重担的“铁肩膀”,方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定力,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根扁担,承载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彰显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扁担的价值,在于稳稳托起两端的重量,连接着付出与收获。基层干部的价值,核心在于成为连接党心民意的坚实桥梁,将党的温暖和惠民福祉精准送达百姓心间。弘扬“扁担精神”,就是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视群众为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深入农家院落,在“家长里短”的攀谈中把握真实脉动;扎根田间地头,在“急难愁盼”的关切里感知冷暖需求。要争当产业兴旺的“领路人”,因地制宜谋发展、引项目、促增收;甘做生态宜居的“实干家”,带领群众清脏乱、美环境、护生态;善为乡风文明的“倡导者”,以文化人、淳风化俗、凝聚共识;勇做生活富裕的“贴心人”,精准施策、纾困解难、兜牢底线。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深度,以饱含真情的服务提升民生温度,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一根扁担,丈量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忠诚,淬炼干部扎根基层的恒心。扁担的可靠,源于其材质的朴实坚韧与结构的稳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基层干部安身立命、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弘扬“扁担精神”,必须铸牢忠诚之魂。要深扎理想信念之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无私大爱为镜,以王继才同志“平凡岗位写忠诚”的执着坚守为标。力戒“花架子”“走过场”,杜绝“光说不练”“推诿扯皮”。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与奉献中,淬炼“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的过硬本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为乡村的永续发展筑牢最坚实的根基。
“扁担精神”,是刻入乡土基因的坚韧担当,是融入血脉筋骨的为民赤诚,更是铸就钢铁意志的绝对忠诚。广大基层干部应携手共进,自觉传承和践行新时代“扁担精神”,共同托举起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乡村美好明天!
(作者:祝洋涛,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人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