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党建红链”串起产村融合“致富链”

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童家村,这个曾经因“负收入”而步履维艰的小村落,短短数年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负债到百万元收入的华丽转身。这一蝶变背后,是“党建红链”串起沉睡资源、撬动产村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党建强基,凝聚“一盘棋”的兴村共识,为产村融合铸魂。乡村善治,核心在党。童家村党支部面对组织涣散困境,以重塑分工、组建党员村民联络组破局,使“事事有人管”成为现实。其创新推行“村情报告会”制度,变单向“发布”为双向“共谋”,项目决策过程开放户主大会讨论,让村民真正成为决策者与监督者。这正呼应了“千万工程”深化“大抓基层”导向及“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陕西袁家村亦是此中典范,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将治理共识转化为发展合力,终使昔日“空心村”跃为“网红打卡地”。可见,强有力的党组织是盘活资源、引领融合的定海神针,让分散力量汇成振兴洪流。

资源活化,点燃“多元化”的产业引擎,为产村融合筑基。面对土地瓶颈,童家村以“绣花功夫”梳理荒山、边角地、闲置宅基地,腾挪空间、有偿退出,筹得宝贵启动资金。更妙在变废为宝,山脚旧厂房蜕变为省级“童紫鸡”共富工坊,年创收数十万;毗邻工业园区的闲置土地则“筑巢引凤”,引入“柚香谷”集团打造现代加工基地,年增收逾百万。浙江安吉鲁家村以“无中生有”的魄力,整合全村闲置农房与土地资源,引入专业资本打造“家庭农场集聚区”与观光小火车,使“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完美诠释了“资源盘活”的乘法效应。资源不在有无,而在识之、活之、用之,沉睡资产一经唤醒,便是乡村发展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反哺共享,绘就“有温度”的民生图景,为产村融合固本。童家村深知产业发展的终极价值在于普惠民生,“童紫鸡”品牌收益25%用于全村老人医保,村民每年免费领鸡;村集体收入持续投入道路亮化、幸福食堂、教育奖励,织密民生保障网。江苏永联村依托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覆盖养老、医疗、教育的“福利保障金”体系,让村民共享发展果实。当产业兴旺真正转化为村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产村融合便拥有了最深厚、最持久的生命力。

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正迈向更高质量阶段,各地当深悟政策精髓,借鉴产村融合鲜活经验,以党建凝聚人心,以创新盘活资源,以融合拓宽路径,让“沉睡资产”真正转化为农民手中沉甸甸的“金扁担”,在广袤田野上谱写共同富裕的壮美篇章。

(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人民政府 方伊辰)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