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转化门诊”加速实验室成果“落地生金”

在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上海市科委特设技术转移专区,线上线下展示约3000项成果和500项创新需求,集聚超60家服务机构、孵化器、创新型企业,为“硬科技”提供“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说是科技创新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着眼科技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统筹推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创新举措,持续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本届上交会首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门诊”,从技术、市场、法律、金融等多维度为参展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将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高度适配、精准对接,不仅具有地方实践的样本意义,更为全国层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不同企业有着不同需求,比如有的是不熟悉政策法规,有的是缺少启动资金,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测试场地,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转化门诊”得到化解。从服务内容上看,“转化门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通过提供“项目汇聚—分类引导—专业赋能—精准输送—落地转化—跟踪陪跑”全链条服务,成为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更高效的连接者;从服务方式上看,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跨区域信息共享、组织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生态等互联互通,将大大提升科技转移转化服务质效,形成技术可交易、成果可落地、服务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人物,技术经理人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无缝对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届上交会组织近200名技术经理人与参展企业深度互动,致力于打造以技术经理人为枢纽,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孵化器等协同合作的成果转化服务生态,无疑为未来技术合作和市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的大环境下,应鼓励高校开设技术经理人专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服务人才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加快集聚一批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科技服务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抓手延伸至科技创新第一线。

客观来看,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高质量科研成果供给不足、人才流动门槛较高、企业需求不够旺盛、科创服务专业化能力有待提升、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健全等瓶颈、困境,需要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转移服务的价值,不仅在于助力成果转化,更在于重塑创新生态,提升国家整体的知识生产力与组织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从战略层面准确把握好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内涵要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人财物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加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进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 王 闰)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