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吃苦”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要成长成才,必须经过摔打历练,经受苦难与挫折的考验,在战胜困难中习得经验、掌握规律、提升本领。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往往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能力缺定力,只有能吃苦、愿吃苦、多吃苦,才能在摸爬滚打中壮筋骨、长才干。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当前,有些年轻干部害怕吃苦、不愿吃苦,工作中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甚至有的年纪轻轻就有了“躺平”的心态;有的早早给自己贴上“不会”的标签,亮明“难事别找我”的招牌,遇事高挂“免战牌”,就怕跟苦沾上边,就怕摊上事。还有的年轻干部,心里想吃苦,嘴上说吃苦,可一旦碰到具体问题就打退堂鼓,习惯躲着行、绕着走。年轻干部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和实践的历练,很难成长为栋梁之才。
吃苦就是“吃补”,吃苦才能成才。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回忆知青那段岁月,习总书记讲,“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年轻干部要学会吃苦、“自找苦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干部“自找苦吃”,就是敢于向困难亮剑,敢于迎接风雨挑战,主动到工作吃劲、条件艰苦的地方历练提升,以苦为乐,在磨砺中成长。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为了吃苦而吃苦,应该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历练提升,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真吃苦、吃真苦。俯下身子、沉下心,眼睛向下看、步子向下迈,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积极到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矛盾问题集中的第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只有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的山芋”,才能在吃劲岗位“攒劲”,从处理棘手问题中蓄力提能。
青春的字典里没有“躺平”。年轻干部要自觉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主动迎接挑战,多读无字之书,上好实践之课,在实干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战胜困难挫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青春之我书写时代华章。
(作者: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委组织部 朱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