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党委不断重视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和任用,一大批“85后”“90后”“95后”年轻干部走上了党政领导岗位,为党的领导干部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年轻领导干部有抱负、有担当,希望能在任期内做出一番成绩,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不能在做出决策、制定政策时谨小慎微,不能敬畏手中的权力,就可能给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做到辩证看待权力,就是要自始至终摒弃非分之想。我们应知,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要把权力看成是一把“双刃剑”,而能否用好这把“双刃剑”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年轻领导干部是不是理性地看待权力,这也是从政为官的“必修课”。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党组织托付的,只能本本分分对党负责,本本分分为人民服务。一旦超越这个本分,产生非分之想,手中的权力就可能变成谋私之器。古人言:“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生检饬,难盖一事之愆。”近年来,我们时常从新闻里看到一个个“权力新贵”犹如政坛流星眨眼间烟消云散,当面对镜头忏悔而流泪时,他们可曾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辩证地看待?因此,年轻领导干部决不能有了权力就自感少年得志,恃才傲物,必须自觉抵制由权力带来的腐化侵蚀,始终牢记有权必有责,谨记自己的初心使命。
做到正确行使权力,就是要让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山西平遥古城的县衙大堂正门两侧的一副楹联意味深长:“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楹联既道出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说出了掌握权力的人的作用。干部也叫公职人员,公职人员首先姓“公”,手中的权力当然也姓“公”,“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明白这个道理,权力才不致被滥用。年轻领导干部当时刻牢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告诫,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要“真”,行使权力要“正”,为民行事要“诚”,为公立业要“实”。时刻牢记慎以用权的要求,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拎着乌纱帽”弄权做官,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以正律己、以公服人,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做到严格约束权力,就是要有自觉接受监督的胸怀。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导致权力变质。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打不垮的,但党内腐败却是党的致命伤。因此,加强制约和监督,是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约束和监督不是源自不信任,也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政治走向文明的内在需要。坚持在阳光下行使权力,习惯在监督下谨慎用权,是年轻领导干部必备的执政素养。要依靠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力量,加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把权力牢牢地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而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任何人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让权力成为广大年轻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器,把精力集中到搞建设、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上来,真正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长为治国理政的栋梁之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人民政府 赵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