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3月上期 总第 141 期 2018年3月15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根源与治理

【摘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党的自身建设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我们工作的很多方面依然明显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着贻误工作、疏离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化干部、劳民伤财、形成腐败的土壤等危害。其主观根源在于懒政殆政、不敢担当、能力不足、邀功请赏,其客观根源在于体制机制...

当代形式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新的演化

【摘要】 形式和形式主义是分属不同层面的两种东西。事物的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对于形式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就是关于形式的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对形式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不论正确与否,都不必然形成形式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产生形式主义的原因在于行为主体的认知判断、价值选择和立场站位。当代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主要不是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

形式主义新表现的深刻思想根源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四风”深入推进,表现在文风会风方面的形式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又出现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方面的政治上的形式主义,并与不担当不作为的官僚主义合流,在实际工作中危害极大。对此不仅要从端正学风的思想方法层面去认识和对待,更要从端正党风的政治高度去重视和解决。特别要着重从增强“四个意识”入手,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既做到“...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历史思辨

【摘要】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古已有之,其本质就是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投入最小化。官员是国家和民间的接口,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钳制,官员都成为职业官僚、职业的形式主义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失去治理的功能。官僚制度一旦形成,即带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与官僚制度共生的,必须靠外来的力量钳制。中国历史上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过很多积极的探索...

政治实践中的形式主义探源

形式主义是人性需求使然,是压力型体制挤压使然,是政府层级太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然,是运动式管理方式、东施效颦式学习方式使然。减免形式主义,需减少政府层级,精简机构,将编制和资源充实基层,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和物质待遇,使其有压力、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无须搞形式主义。公共服务类绩效考评一律采用满意度测评方式,专项任务类考评一律以结果考核为主;增加暗访,减少明察,让材料“美容”术彻底退场。变“以文件落实文件”为“以行动落实文件”,以根除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党性薄弱的集中表现

【摘要】 党员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就是党性薄弱的表现。形式主义违背群众意志、脱离人民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它同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相背离。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是形式主义的实践特征,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背离,其造成的实践后果是资源被破坏、风气被败坏。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实际上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缺乏忠诚...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摘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亟需强化“四个意识”;亟需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亟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形式主义 政治生态 “四个意识” 【中图分类号】 D0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

新时代如何根除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滋生土壤

【摘要】 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点,坚持与发扬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但纵观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始终是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大敌”。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表现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二者始终相辅相成、惺惺相惜、如影随形,二者的本质就在于权力异化与责任虚化。尽管导致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因素有...

政治评论
学术大视野

未来的传播形态:思考与前瞻

【摘要】 我国学界对于“未来的传播形态”的研究涵盖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未来新闻媒介样态、未来新型传播关系等领域。主要观点属于一边倒的媒介技术主义,缺乏对以开发虚拟空间为主的硅谷模式的批判,也忽视了对以开发通达实体空间为主,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的“一带一路”模式对形塑未来传播形态潜能的探讨。未来传播形态研究,除了沿着媒介技术主义的视角继续向广度和深度...

中国战略
政治评论
公共治理

建设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中,阐述了对于我们所处时代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成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战略性认识依据和设计指导方略的关键性原点。在新时代,面对以“不平衡”为关键特征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在创新与奋斗中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关于基本...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