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3月上期 总第 698 期 2021年3月9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发展三要素: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于洪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积极变量。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努力把握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践行新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

特别策划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与伟大复兴

【摘要】新发展阶段不仅为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明确的历史方位,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阶段;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理念;新发展格局不仅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路径选择,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出繁荣昌盛、生机盎然、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和科学路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党的...

三个“新”的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

【摘要】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表了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论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是历史演进的现实必然,是原则明确的实践遵循,也是着眼全球的中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新发展理念的主线脉络与实践要求

【摘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在明确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义基础上,我们只有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主线和脉理,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进而更好地落实推进我国当前要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作用、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为此,应从根本宗旨、...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又必然分阶段推进。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高级阶段,即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环节和最后阶段,而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发展的过渡性阶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发展阶段 过渡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

新发展格局与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需要从动态思维和系统观念出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发挥政府作用,要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有效应对市场失灵问题,弥补政府“缺位”;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有效应对政府失灵问题,谨防政府“越位”;要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强化系统性治理观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动态调整...

科学把握三个“新”的相互关系

【摘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关联,是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基本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发展阶段确立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基础和新发展格局的服务大局,新发展理念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价值导向和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新发...

高质量发展是三个“新”内在关联的逻辑主线

【摘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选择、结构设计和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三者的内在逻辑主线、精髓和灵魂。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阶段的运行框架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双向的。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

热点述评

为何要高度警惕少数干部“装”的问题

【摘要】实践中少数干部“装”的问题值得警惕。少数干部“装”的问题源于宗旨观念淡薄、投机主义作祟,选人用人机制不当、当地政治生态有待改善,监督留有死角、信息存在阻滞等。解决少数干部“装”的问题,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作风教育;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科学考核评价干部;加强监督检查,形成治理合力。 【关键词】少数干部 “装”的问题 作风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

基层隐蔽形式主义的治理对策

【摘要】为形式主义在基层的拓展和变异,被动形式主义呈现出被动而为而又不得不为的特点。在现实中,基层被动形式主义具有普遍性、隐蔽性、欺骗性和抵消性等特点,会增强基层负担、诱发政策“空转”、挫伤干部冲劲、疏离干群关系、冲击队伍建设。为此,可从找准角色定位、打通信息壁垒、优化考核方式、做好权责匹配、强化干部培养等方面入手,防止被动形式主义在基层蔓延,切实增强...

干部如何传承骑车下乡的精神

【摘要】骑车下乡甚至徒步下乡曾经是我党领导干部下基层惯常的出行方式,对建立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骑车下乡所蕴含的密切联系群众和真抓实干等核心精神,仍然是值得继续发扬的宝贵财富。应当通过继续发扬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爱民精神、为民服务的排忧解难精神、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精神,更好地...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摘要】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六个一”典型经验,为全国城市治理树立了新标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坚持人民主体,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坚持人民评判,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北京市 “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7...

社会治理

“空壳”合作社的形成机理及纠偏路径

【摘要】“空壳”合作社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仅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甚至还可能侵农害农,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要对“空壳”合作社进行纠偏,关键是要让合作社回归农民合作的本质,应在合作社的成立上设立保护小农的内在机制,在合作社的组织和管理规范上设立保护小农权益的条款,同时引导相关的政策扶持转化为小农利益,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大户、企业...

消费扶贫依赖症的破解之道

【摘要】破解消费扶贫依赖症、促进消费扶贫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厚植消费扶贫市场化导向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带动作用,逐步培育和厚植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消费扶贫长远规划,培育和厚植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供给提质升效机制;充分挖掘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培育和厚植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消费扶贫 持续性 市场化导向机制 【中图分类号...

警惕新型网络诈骗盯上农产品订制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民众生活方式转型的同时,也为犯罪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于以往非盈利性的“云养猫”与以互联网为纽带的农产品订制,“云养殖”型诈骗犯罪虽然在犯罪模式上有较强的伪装性,但仍然无法掩盖其非法集资行为的本质。为此,养殖企业与个体农户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尽量选择在全面考察后进行实地交易,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宜从源头入手,加强对手机应用运...

党史党建

新时代要切实加强学习“四史”

【摘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就是要深刻理解“四史”显证的规律性同党的创新理论体现的规律性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表现,始终在认识规律和遵循规律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四史”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人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

深刻理解“五个坚持”重要原则的科学内涵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五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坚持”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行稳致远的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凝心聚力的灵魂;...

恩格斯关于理论思维的阐释及价值

【摘要】恩格斯基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理解和运用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本意为理论化的辩证思维,是理论化形式和唯物辩证法内容的有机融合,具有内在性、批判性、发展性和时代性。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作“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认为理论思维是一个民族站在科学最高峰的必要条件,其关于理论思维及其重要性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

共产党员要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

【摘要】共产党员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根基的重要举措。学好“四史”,需要广大党员既要全面挖掘“四史”智慧,丰富“四史”学习内容,也要善于发掘宣传“四史”知识多元化渠道,还要建立“四史”学习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四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以古鉴今,汲取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关键词】共产党员 ...

法治视点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与规制

【摘要】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最主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应用场景的普及以及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应对其加强监管。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支付宝与财付通“双寡头”的竞争格局。对第三方支付除应从金融角度实施行业监管外,更应注重反垄断的市场规制。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应鼓励消费者提起反...

资产管理案件穿透式审判探析

【摘要】针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资产管理乱象及资管纠纷,穿透式监管与穿透式审判的提出,势必有利于规范资产管理行业、有利于资产管理纠纷的审理和裁判。但要进一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有效维护资管市场秩序,依法公正解决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问题,还需加快构建穿透式审判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资产管理 穿透式监管 穿透式审判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

当前垃圾分类的法治治理

【摘要】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居环境治理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的挑战。要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法治端发力,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法治治理,完善垃圾分类治理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标准,重视普法宣传,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法治意识,奖惩并举,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凝聚社会监督合力。 【关键词】法治 垃圾分类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

文化纵横

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

【摘要】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以网络“原住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是当前我国文艺传播的新兴生态。在网络文艺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安全、坚守国家文化长城,是研究当前网络文艺的重要课题。对此,应从“经权”之间、“国风”之辨、“铸魂”之路三个维度,着力倡导网络文艺应当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发展网络文艺为己任,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为传播旨趣,为...

世界文化强国建设经验及启示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也要吸收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如美国从行政、经济、法律等多层面扶持文化产业,构建严密的版权保护网络;英国实行“一臂之距”的文化管理理念,形成成熟的大文化管理机制;日本从推行“文化立国”到实行“酷日本战略”,创造性地发展繁荣文...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繁杂的网络信息带来了认知偏差,高校和家庭两大场域形成数字鸿沟,使得思政教育主体人文关怀缺失,导致思政育人效果不明显、育人功能不突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一横三纵”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打造多维度思政云矩阵,促使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构建多层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思政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时俱进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为人民性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新发展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作出理念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当从经典理论的高度解读和把握《建议》的精神...

巩固拓展高校线上教育发展良好势头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教育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研究与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随着全国高校陆续复学复课,线下教学秩序逐步恢复,因此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利用好线上教育积累形成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互动,丰富高校教育教学新业态、新场景。 【关键词】线上教育 教学课堂 融合发...

以美育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摘要】中华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的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助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以系统化的思维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积极建构学校“主渠道”、家庭“增效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的实践进路,助力公民道德建设深入推进。 【...

读史札记

古代宵禁的缘由及变通

【摘要】古代的宵禁制度,最初是为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而形成的作息习惯。后来在关禁、城池、宫门以及里坊等禁止夜行,形成宵禁制度。自唐初上元开宵禁之后,不再限定百姓夜间在里坊聚会。宋元明清继续上元开宵禁,其余时间实行宵禁。1924年之后方才逐步废除宵禁制度,开放夜行,解放后宵禁只作为临时性的警戒制度和治安措施。 【关键词】宵禁制度 宵禁观念 制度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