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2月下期 总第 654 期 2019年12月31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是司法行政机关责无旁贷的职责。应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健康发展;创新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特别策划

“局部空转”现象成因与治理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一种“局部空转”的怪现象。所谓“局部空转”,就是使虚劲、做虚功、玩花活,表面热闹、实则无效。与一般的不作为不同,“空转”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很忙,都严肃认真、履职尽责,但就是走了一大堆流程,空转了一大圈,除了人人都免责外,没有任何成果和成效。“空转”不仅贻误改革,还会浪费资源,损害真正干事创业者的精力,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与长远利...

“局部空转”现象:动机、行为及扩散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突破政府系统内部阻力,重塑单一制国家权威。然而,以常态化、制度化巡视为主要手段的负向激励,刺激了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的避责动机,促使其采取以“空转”为策略的避责行为。同时,基于多项条件和机制形成的“避责生存赛”进一步导致个体避责行为扩散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空转”现象。要解决该问题,可以从调整激励方向、完善问责制度、培育社会力量三方面着手。

“猛踩油门不挂挡”,根源何在

★“猛踩油门不挂挡”现象是基层党政干部反映最多且最为典型的“空转”问题; ★文件性空转、文字性空转、不作为空转、无效率空转是当前“空转”现象的主要类型; ★“官油子”和“好人”心态、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基层考核机制漏洞、上层设计与下层操作两张皮、激励实干和约束“空转”的机制乏力等五个方面是干部认为“局部空转”的深层原因; ★“空转”在政治、民心、发展、制度四个方面危害巨大,影响“两个维护”和作风建设、美好生活与民心凝聚、耽误发展、阻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政策执行“局部空转”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从根本上看,改革政策执行“局部空转”是由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幽灵附着于官僚体系所带来的后果。应对改革“局部空转”,要强化对官员队伍的正向激励,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政策之间的协调,减少“文件打架”,加强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统筹,拓宽由下至上的信息沟通渠道,进一步为基层官员松绑减负。

“局部空转”的表征及病灶

从“局部空转”的表征来看,象征性治理使基层治理陷入踢皮球式的空转怪圈;选择性治理则对那些“于己不利”的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弱治理能力;规避性治理常见策略主要有忙而不动、隐瞒信息、模糊因果关系、转移视线;“变通性”治理往往遵从并衔接原有制度原则,通过正式程序中的非正式程序搞“变通”执行。

“局部空转”背后潜藏的重大风险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局部空转”现象导致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使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下,改革“最后一公里”无法打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党和政府将面临严峻考验。“局部空转”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背离,其直接风险是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进一步则会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终阻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局部空转”的问题。

基层干部工作“空转”的源与治

极少数基层干部自身就是腐败存量,甚至是既得利益群体中的一员。他们根本没有底气和勇气挑战改革的硬骨头,甚至担心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会引发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从而将腐败存量曝光为腐败增量。面对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的难题,他们选择了表面上看着于人于己无害,但实际于国家社会发展着实无益的“空转”。

“局部空转”背后的干部不良心态剖析

“局部空转”这个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基层干部人民立场动摇,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存在,自身利益的羁绊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的作祟等。这些原因进一步导致不想落实、不会落实、不敢落实和不能落实等问题。

把脉“局部空转”中群体违规心理特征

“超群体”,不是一个或两个群体,而是指三个或以上的多个群体形成的共同群体。“局部空转”的制造者往往表现为超群体行为特征,在“局部空转”中存在“超群体违规”现象。超群体违规行为的产生与法不责众、超群体的匿名化等有关,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现有的监督机制,并且超群体在行为上往往保持一致,成为了导致政策“局部空转”的重要因素。要对“局部空转”中出现的超群体违规现象保持警惕,多措并举做好治理,保证政策真正落实。

科学考评机制是医治“局部空转”的良方

访谈嘉宾 任 勇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王丛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范逢春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 “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破解农村基层治理“空转”难题

乡镇为中国之基础和关键所在,整体的国家政策、文化理念、实践策略都应建基于此,这就需要从制度层面建章立制,从观念层面确立以人民为中心,从文化站位确信中国的本位立场,从路径方法上强调接地气和有抓手。这样才能防止治理“空转”的发生,保持理性的自觉和防患于未然。

根治“局部空转”痼疾的制度“药方”

各式各样的“局部空转”,根源在于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表象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本质上是“资源空耗、体制空转”。此类种种痼疾,相延已久,积弊难改,绝非一乡、一镇所能撼动。只有通过统一的“顶层设计”,通过坚决的制度体制改革,推进“上级政府”精兵减政,基层政府“赋权赋能”,同时壮大基层的民主法治基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利,“局部空转”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有效治理“局部空转”要抓住“关键少数”

“局部空转”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局部空转”现象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制度运行效率低下、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短板,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心态。有效治理“局部空转”难题,要提高制度执行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解决不作为、不想为和不敢为问题,提高干事效率效能。

热点述评

干部破格提拔如何服众

破格提拔要重点关注“格”,就要回答“破”的什么“格”和具备什么“格”才能“破格”两个问题,一方面要控制“破格”的广度,另一方面要控制“破格”的幅度。破格提拔要服众,就要做到科学定“格”、依规而“破”、“破”而有度、实绩为重、公开透明。

什么样的干部能够被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笔者针对2019年破格提拔案例分析发现,破格提拔主要体现在任职年限破格、基层工作经历破格和学历破格三个方面。干部要获得破格提拔任用,需满足“靠得住”的基础条件、“能干事”的发展条件、“有潜力”的结构条件。

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应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

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新趋势,但也面临着知识质量不高、思考深度不够以及时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应当以系统化理念取舍碎片化信息,以系统化思维整合碎片化知识,以系统化方法规划碎片化时间,从而推动理论学习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人力资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的大任。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劳动教育再次被重视,这对于促进国民优秀素质养成,激发国民创新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打造坚实的社会根基等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力作

锻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的“指挥部”“战斗部”,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的关键,也是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2019—2023年全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作出全面规划,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新时代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

澳门基本法实践的经验和意义

澳门基本法实施20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法,才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基本法,做到依法治澳,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中“一国两制”的顺利运行。因此,应始终坚持“一国两制”,坚持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基础和秩序,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中央管治权与特区自治权的关系、行政与立法的关系、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使其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民生民意

普惠养老如何才能做到普惠?

高端养老服务价格高昂,政府兜底、支持特困群体的养老机构又住不进去,对于占老年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收入老年人来说,能否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一大课题。 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权威部门、专家及多地养老机构了解到,通过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中国正努力探索一条中国式普惠养老之路,让亿万老年人能够获得“买得起、买得...

“村医集体辞职”折射农村医疗困境

村医任务重、补偿少、被拖欠或克扣补助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制度不完善,行政等级化医疗卫生体系下村卫生室处于最底端,各类政策性寻租行为对村医的损害难以避免。对此,应深化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放开农村社会办医,激发民间活力。

家庭代际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家庭代际文化冲突是社会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文化创新等有着密切联系。从三喻文化理论看,人类文化传承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更加突出,往往会产生家庭代际文化冲突。对此,应当补偿家庭文化代差,传承优秀家风家教,弥合代际文化裂痕,减少家庭代际文化冲突。

网络社会如何规避“道德绑架”乱象

在人人都能掌握“麦克风”的网络社会,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对他人展开道德评价,甚至逐渐演化成一种网络暴力行为。错误的舆论导向、个别网民道德素养较低、网络情绪极端化是造成网络社会“道德绑架”乱象的主要原因。对此,要强化网络媒体的责任意识,提升网民道德素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社会治理

农村“人情之痛” 究竟该如何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农村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一些功利化和庸俗化的农村社会风气,如“人情整酒风”“大操大办风”已成为农村社会的“人情之痛”,消除农村陈规陋习,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势在必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的“约束性强的措施”之所以有效,不仅在于其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在于它有党和国家及基层组织的权威性支撑。

激活乡村治理的村民自治体制

未来的乡村治理必须立足乡村现实,采取村民自治这一低成本高效模式。推行村民自治,首先要保持乡政村治体制,区分乡与村,并将国家行政权力建立在乡镇一级,保持村组自治属性。应将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解为借助国家力量激活基层治理。在村民自治制度框架下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注意农村基层社会正在重组,村庄熟人社会解体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应当根据不同的村情民情,探索不同的村民自治实践机制。

当前社会治理亟需关注哪些新发展命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然而,快速城市化和城镇化,也带来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在充分总结先行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制度予以保障。

乡村振兴涉农人才短板如何补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面临人才不足问题。涉农人才总量缺口较大、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等,阻碍了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涉农人才待遇;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推动涉农人才合理流动。

“中国之治”的“广东范例”

“中国之治”的“广东范例”坚持围绕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建设重点发力,不断进行创新探索,着力建设“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能社会”,打造了“中国之治”的地方范例,彰显了“强党善治”的中国逻辑。

财经聚焦

民营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靠什么

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繁荣提供了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框架,体现出中央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战略保障、增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信心的深刻用意与战略定力。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要完成自身的使命,就必须进行自我变革和创新,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治愈经济”背后的社会学分析

“治愈经济”主要是以帮助消费者舒缓情感、调节精神、充实心灵为目标而开展消费活动。其存在合理的发展空间,社会不妨容留空间、给点时间,对待“治愈经济”应加以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科学引导“治愈经济”健康发展

“治愈经济”的出现源于人们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听任“治愈经济”自发发展,易使“治愈经济”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丧失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根据“治愈经济”现存的问题,对症下药地引导“治愈经济”发展,促进其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区域经济发展可搭乘“一带一路”便车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合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完善区域经济产业链、配套服务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全面改革,争取让区域经济搭上“一带一路”的便车,取得更好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推动保险创新的路径研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兴起及其在金融领域的逐步渗透,区块链技术受到保险行业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安全可信等特点,有助于解决保险产品同质、保险数据安全、保险理赔欺诈等一系列难题,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

众创空间“迭代升级”的路径探究

近年来众创空间蓬勃发展,折射出城市的创新力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也面临着“冷热不均”、运营管理、盈利模式等问题。推动众创空间“迭代升级”和构建创业之城,可从内外协同促进、全过程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着力探索和实践。

论坛会议

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宜宾峰会——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四川宜宾成功召开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参会嘉宾合影 (人民论坛网12月10讯 记者/石晶)12月10日,“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宜宾峰会分论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本次理论研讨会由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主办,成都华德福学校承办。雅安市润心森林茶厂、四川九魁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珠海和谐教育研究中...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四川宜宾,共同参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量发展——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宜宾峰会”。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长江流域的繁荣昌盛,筑牢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坚实根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沿江人民...

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这样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将嘉宾们的精彩观点进行摘编整理,以飨读者。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在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沿线各省市要积极发挥自身...

党史党建

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

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是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红船精神是中共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传承的源头,属于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建党精神最初的元素。从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及双重向度研究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关系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思想理论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思想理论建设是一项总体性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主要由思想理论构建和思想理论教育两大部分构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为继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思想理论教育的力度和效度。

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

意识形态是一个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统一,深刻认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能力建设相统一,使意识形态能力成为党员干部的核心能力。

城市网格党建的光明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造基层坚强战斗堡垒”重要论述指引,以网格党建为抓手,健全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开创了“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的城市网格党建新局面。

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四路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基础、民族特征、时代背景、价值追求四个方面有着共通点。高校应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意义留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深处,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成为高校师生内在的精神品格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舆情分析

以农村金融舆情管理助力农村金融政策落地

当前农村金融舆情现状是变中稳定,对农村金融舆情有效管理,将畅通金融民意、了解农民金融需求、预防农村金融诈骗、科普农民金融常识,从而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因此,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做好市场定位、实现自我完善,以“在地化”创新式服务增加农民对金融机构的信任。

“一刀切”治理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隐形的机器”在进行“隐匿地算计”,其实质是“服务器杀熟”。人类必须面对从“机械复制时代”到“机器算计时代”的变化。治理大数据“杀熟”,要剑指服务器。很多事情,事出有因,要因时因地因人处理,一事一议,不可一刀切;但治理大数据“杀熟”,就需要“一刀切”。

构筑遏制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屏障

信息时代,大数据“杀熟”行为防不胜防,亟待法律法规的及时有效规范。为此,应推动顶层设计构建法律屏障,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保障公民隐私权益,构筑法律框架内的监管屏障,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大数据“杀熟”事件频发。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治理策略

当前,网络以其独有的特质延展着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空间场域,但也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兜售错误社会思潮、抢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平台。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意蕴,厘清当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强化阵地意识,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从而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文化纵横

中华本位文化的重建与认同

经过近百年的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巨大成功并未及时转化为对于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仍有一些人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天然正确,而忽视乃至忘却了自己文化的价值体系。没有对于文化的自信,道路、制度、理论自信就无以立足。因此,正本清源、重塑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关乎民族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

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电视历史剧

中国电视历史剧一直是电视剧中的一个热点类型,电视历史剧以历史为创作蓝本,塑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历史剧的方式表现了新时代价值取向。一部合格的电视历史剧应当紧扣艺术真实、秉承历史精神、弘扬时代主题,这是电视历史剧发展和创新的关键。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哲学思辨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对立或批判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美学更偏重于在自身与外物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实现和谐共存。当今时代,如何在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亟待传承弘扬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主体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承继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主体精神,不仅要加强美育教育,还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多元审美体验,以更达观、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

读史札记

明清医患互动中的人文关怀

明清时期在医患互信丧失的情况下,医患纠纷事件、案件依旧很少,原因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时社会普遍存在与医疗水平相协调的生命观或者说天命观,即“药医不死病”;另一方面,当时普遍按人情择医,人情润滑了原本可能紧张的医患关系。这给我们带来了启示:章明医学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摒弃现代科技造成的医学无所不能的幻象,对我们认识和改进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