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形象,既体现在重大考验中,更蕴含于日常言行的点滴之间。只有将纪律规矩融入生活、化为习惯,在细微处守住底线、在平凡中彰显担当,方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永葆政治本色,凝聚群众信赖。
以“慎微”涵养政治定力。日常生活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第一课堂”。从一杯清茶、一顿便饭到一次交谈、一条朋友圈,看似寻常的细节往往映射出对纪律的敬畏、对原则的坚守。政治定力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不逾矩”的日常积累而成。党员干部须将“严”字贯穿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面对网络空间的信息洪流,既要在转发评论时严守政治纪律,又要主动传播正向价值观,让“指尖上的自律”成为净化舆论生态的基石。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约束,本质上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也是抵御诱惑、保持清正的思想堤坝。
以“崇俭”锤炼过硬作风。节俭朴素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更是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的亲疏。个别干部将“小节无害”当作放松要求的理由,在吃穿用度上追求享乐,在人情往来中模糊界限,看似无伤大雅,实则背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真正的作风过硬,体现在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对奢靡之风的摒弃,更体现在将朴素生活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自觉。当党员干部主动降低对物质享受的期待,把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便能以“心无旁骛”的姿态践行初心使命,让勤俭节约的品格升华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纽带。
以“齐家”夯实廉洁根基。家庭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阵地。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新时代党员干部更需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将纪律教育从“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夫妻间的廉洁提醒、子女间的规矩教导、亲友间的原则坚守,这些看似琐碎的互动,实则是筑牢“不想腐”思想根基的关键。党员干部既要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崇德向善的家风,又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管好亲属圈,防止“枕边风”演变为“腐败风”。当每个家庭都成为廉洁文化的“细胞”,党风政风便能焕发更强大的感召力,形成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的良性循环。(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胡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