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持续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性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是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要义的关键,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价值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理据
第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们从现实中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本质:一方面,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根本基础,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这种实践活动又不断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一般意义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包括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汇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社会的发展进步又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总体发展程度具有一致性。《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构想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状态的彻底扬弃,也预示着人民群众将从私有制的剥削压迫中获得真正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对民本思想的经典表达。孔子提倡以民为重,君主要爱民才能成为圣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君主应当重视民众。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劝诫统治者要重视民众的作用。《管子·治国》中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认为民众生活富裕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礼记·礼运》提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描绘出民众生活富足的理想社会的状态。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确保现代化进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先进领导力量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告终,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得到改变,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力量引领中国的现代化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屈辱历史,为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紧密结合新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内涵,拓展了其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的本质区别在于:摒弃资本至上,追求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并不断续写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设现代化的奇迹,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科学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总体目标、主要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等进行全面阐发,升华了对既往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解,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原创性发展。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在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其发展成果不可能由全体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以及巩固脱贫成果的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表达方式,其目标就是要确保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又要着力从制度安排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的现代化置于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解决好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推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夯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以及治理模式,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了系统整体的目标体系、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将持续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有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合力,将人口量与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迷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辟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现代化发展的单一模式,以资本现代化的文明面向来掩盖其剥削实质,衍生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视域。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人本逻辑。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为解决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昭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引领世界文明进步潮流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它既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途径,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识性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图景。
(作者分别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22年10月25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吴毅君、张志:《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光明日报》,2016年8月3日。
责编/贾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