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将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围绕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个别地方却念歪了“减负经”,让好政策流于形式,衍生出各类“新变种”,使形式主义反弹回潮,让基层“越减越负”。因此,贯彻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必须找准病灶,重拳出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减压减负腾出手来。一些地方“开不完的会议,数不清的牌子,迎不完的检查,填不完的表格”,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减负减不到点子上,看似轰轰烈烈,反倒容易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徒增基层负担。要直击痛点,杜绝“千分制”“双千分制”等过多过细、不切实际、不够科学的排名式考核,特别是在源头压缩检查考核评比,减少变相层层加码,切实为基层减压松绑。要消除累点,坚决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可有可无的数据报表”“自证清白的打卡拍照”“挂机刷分的学习排名”等频繁折腾干部的“隐形包袱”。要疏通堵点,归根到底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刹住形式主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歪风,不务虚名、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蹄疾步稳,让基层腾出手来干实事。

筑基赋能提起效来。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筑基者,首要“减负”,再曰“赋能”,二者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互支撑,不可偏废。筑基赋能,方能激活基层“一池春水”。要推进权责清单划界,进一步理清职责关系,优化责任清单,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从制度层面禁止向基层“甩包袱”。推进资源力量下沉,坚持重心下移,将社会资源、人员编制、管理权限有序下放,解决“小马拉大车”“权责不匹配”的问题,让基层干部有底气、更硬气。推进干部能力提升,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破除“躺平”“侧卧”思想,练就基层干部硬本领、铁肩膀,以干部成长的加速度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

激励容错区分开来。基层减负就像一道数学题,需要做好“减压松绑”的减法,同样离不开“正向激励”的加法,做到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在提拔使用上倾斜,不开“空头支票”,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用人才,大力褒扬提拔基层干部,树立起激励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让干部有奔头、有劲头、有干头。为干部排忧解难,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工作上帮助支持,生活上关心爱护,以实际行动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实干担当者撑腰,深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划定“可容”与“不容”的界限,精准问责、容错免责,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