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智慧化城市治理的提升路径

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技术的崛起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构建基于城市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探索其实现路径,已成为当前城市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

创新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需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数据是智能化的核心资源,实现数据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利用,才能为智能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动态,预测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数据整合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应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在整合利用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基础建设是城市治理智能化的重要保障,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治理智能化的推进速度和效果。应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质量,为城市治理智能化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确保城市治理的可持续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强化系统思维,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系统思维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城市治理中,强化系统思维意味着我们要跳出传统的、单一的治理模式,将各种社会因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充分利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市治理创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树立全局观念,将各个治理领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制定城市治理规划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在政策目标、实施路径、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城市治理体系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理策略,确保治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构建多方联动,明确参与主体职责

政府应制定城市治理智能化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方参与提供指导和支持,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智能化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社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具有独特作用,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城市治理创新。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发挥其在社会动员、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城市治理的多元力量。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加强法治建设,优化智能化制度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城市治理智能化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建立健全城市治理智能化的制度体系,包括数据治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城市治理智能化有序、规范发展。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严格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智能化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机制,确保政策法规的落地执行,包括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智能化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建设智慧治理平台,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为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需求。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可运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慧警务、智慧消防等应用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消防设施的智能化监控,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在城市管理领域,可运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应用场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治理智能化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是互联网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应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持续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同时,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城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系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青海大学),项目号:21SZJS63010743。】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