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锻造社区善治“主心骨”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第一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共有6个部分、17条措施,从健全职业体系到加强能力建设,从完善管理制度到强化激励保障,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行动,必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力量支撑、坚强组织保证。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使命光荣、意义特殊、责任重大。新征程上,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之举,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充实基层骨干队伍、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培训提能、注重激励保障,方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在城市社区落地见效,让党的旗帜在居民群众心中高高飘扬。

践行党的宗旨,夯实执政组织基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人民至上立场,思想上才能同心共向、行动中才会同频共振。要一以贯之加强党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主动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保立场坚定、政治可靠、作风优良。社区工作者长期身处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最直接、服务群众最具体,必须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既保持“将心比心”、不留遗憾的态度,也践行“办就办好”、雷厉风行的力度,最大限度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在手上、记在心中、解决到位。

注重素质能力,提升社工服务质效。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代办服务、调解纠纷、宣传讲解等这些“日常小事”关乎百姓利益、关切群众幸福、关系美好未来。只有练就担当作为“铁肩膀”,方能挺起基层善治“硬脊梁”。要注重源头培养,把拥有相关专业资质或社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优先条件,重点从专职网格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公开引才,把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好、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引进来更要用得好。要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科受理、全能服务”目标,围绕基层党建、为民服务、信访处置、房屋征收、应急处突等专题,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能力培训,增强专业素质、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也要拓宽培养路径,加强后备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工结对、导师带徒、交流学习等活动,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能成长、有奔头。

完善保障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社区工作者是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健全队伍激励保障、更好解决“后顾之忧”,对于推动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政治待遇,对工作实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并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人选,切实提升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要加大关心关爱,及时关注社区工作者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定期组织体检和节日走访慰问等关爱活动,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干事氛围。同时,也要深化减负增效,规范社区组织的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汇聚、更多政策向社区倾斜、更多力量向社区下沉,让社区工作者安心谋事、专注干事,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作者:汤润宇 刘鑫)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