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以科技创新引领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科技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规划》任务部署,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体系化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科技部加强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强化重大科技任务超前布局,汇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

建立协同联动的人工智能工作推进体系。牵头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组建由战略咨询委员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伦理专家分委会等紧密配合的决策咨询体系,建立以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为核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为支撑的人工智能项目群,构建起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有机联动的创新基地平台体系。不断加强与各部门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广应用、人才教育培养、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协同,围绕政策制定、产业培育、标准建设等形成有效工作合力,一体化构建人工智能发展良好政策环境。深化央地工作联动,指导和引导地方加大人工智能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和具体措施,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强前瞻系统性布局,全链条部署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重大攻关任务。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等方向持续开展攻关,聚焦大模型、博弈智能等前沿方向实施一批旗舰研发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实施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储能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装备技术等重点专项,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人工智能一级代码项目,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的支持力度。

加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组建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人工智能重大科学难题和底层关键技术持续攻关。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战略性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基础研究深厚、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丰富的优势,开展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攻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和示范应用。以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牵引带动技术迭代创新和示范应用,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场景驱动的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各地方积极响应,围绕智慧农场、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等建设近千个应用场景。布局建设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鼓励和支持开展技术示范、政策试点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开拓特色发展模式。依托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建设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促进自动驾驶、医疗影像、智慧网络等领域开放创新,带动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坚持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并重,建立健全伦理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在安全轨道上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加强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政策引导。2023年9月,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活动的伦理审查要求。推动发布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伦理规范等,提出规范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基本准则。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工作,人工智能法草案已被列入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参加英国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向世界宣介我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主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提出深化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全球科技合作。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发布《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合作倡议》。推荐专家参加联合国等多边机构人工智能专项工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举办中法人工智能研讨会,召开中英科技合作联委会,将人工智能纳入双边优先合作领域。搭建高端人工智能合作平台,支持举办北京中关村论坛、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主场活动。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各部门、各地方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赋能经济社会效应不断释放,引领产业发展向纵深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系能力和发展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我国人工智能科研产出能力大幅提升,期刊论文发表数量长期位居全球首位,顶级会议论文产出不断逼近美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50%以上。在人工智能理论、算法、框架、芯片等领域构建起体系化研发能力,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文本分析等关键技术世界领先,“文心一言”“悟道3.0”“盘古”等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参数规模和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GR-1”“CyberOne(铁大)”人形机器人等新智能形态加速涌现,“飞桨(PaddlePaddle)”“昇思(MindSpore)”等国产开发框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昇腾”“昆仑芯”等人工智能芯片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科技引领产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持续突破带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在全球占比逐年提高。人工智能企业呈量质双升态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总数位居全球第二位,在智能视觉、智能语音、智能决策、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优秀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加速崛起,在2023年全球291家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中,我国以108家位列第二。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人值守工厂、柔性数字生产线等智能化生产模式和工具不断涌现,工业生产向智能化加快转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能消杀机器人等在新冠疫情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用无人机等智能技术助力农业提质增收,智能农场、智能畜牧、智能渔场等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识别、自学习分析等技术在警务司法、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成功应用,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加速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战略性区域,三大区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国80%以上,集聚全国60%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形成了辐射全国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形成深圳、杭州、武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深圳依托电子信息领域优势,强化医疗制造、自动驾驶等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人工智能算力和大数据智能创新高地;杭州着力建设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脑机智能等产业,举办“智能亚运”,建设“未来工厂”,打造“数智杭州”新名片;武汉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发展,推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化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快速发展,构建起支持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孵化网络。社会资本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为人工智能创业开辟更多融资渠道,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大幅增加,占全球比重从2013年的不到5%增长至2022年的25%,跃居世界第二。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加速库、算子库、工具链等逐步丰富完善,涵盖硬件、软件、算法、模型和应用的开源开放体系正在形成。国际化科研环境日趋完备,学术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对全球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和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法律法规和伦理治理规范逐步完善,有利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的环境加快构建。

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我国人工智能学者数量由2018年的22467位增至2022年的44983位,年均增长率为19.02%,在全球的占比由2013年的24.36%增至2022年的31.33%。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愈加完善,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498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一批高校新增人工智能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和“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近几年培养人工智能硕士生上万名。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批国际顶尖人工智能学者和高水平团队回国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的成效,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归功于全国上下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坚定信心和昂扬奋进。

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进入新一轮技术爆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预训练大模型的突破,探索了一条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行之路,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多条并行技术路线快速发展,能够自主学习并与真实世界实时交互的具身智能、大规模多智能体协作的群体智能、脑机双向交互增强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等新智能形态不断涌现,正在孕育重大突破,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构建更大规模、更加复杂和通用的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带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革命式升级换代,将重塑重构发展模式和分工体系,在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能的同时,将以颠覆性、扩散性、渗透性方式形成若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整体竞争力重构的最大变量和全球大国博弈新焦点,美西方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产业、治理等持续发力,围绕人工智能全球主导权的竞争空前激烈。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科技部将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坚持科技引领、应用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导向,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强化研发部署、统筹政策设计、扩大应用示范、营造生态系统、促进开放合作,积极应对美西方封锁打压,在底层算法、芯片算力、数据质量等薄弱环节加速赶超,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系统能力提升。聚焦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键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整体设计、系统部署和工程化组织实施,加强与各部门各地方在人工智能任务布局、发展政策等方面衔接与协同,汇聚全社会力量,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二是以技术迭代和赋能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创新和领域垂直大模型应用迭代演进,布局类脑智能、量子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科学研究等前沿领域,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产业变革升级,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

三是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构建创新生态。强化人工智能全链条系统布局,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同向发力,通过技术赋能提升系统赋能,加大资金支持和优化配置,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关键点带动,实现资金链、人才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四是以发展是最大安全的理念健全治理体系。以发展为目标导向,坚持包容审慎治理,避免因治理不当而抑制创新。秉持负责任的大国担当,通过完善伦理规范、安全与标准体系和治理规则,增强政策透明性,为技术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明确、稳定的规则导向,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更快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科技部   阴和俊   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