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全国政协委员张军萍:完善孤独症儿童全生命周期援助关爱体系建设

1709710561717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军萍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伴随终生的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许多还有注意缺陷、焦虑、情绪失控等心理健康或情绪行为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人群中患病率为1%左右。据统计,中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1.0%,全国约有超14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0至14岁的儿童约有300万左右。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占精神残疾儿童的36.9%,已成为最重要的儿童精神疾病类型,是沉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面临多重困境。一是诊断困境。孤独症诊断需要多方面的评估和观察,因此确诊过程需要专业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康复困难。孤独症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疗团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周期较长,同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孤独症的药物。三是社会难以接纳与支持。社会中的误解和偏见可能导致患者及其家庭感到孤独和无助。四是家庭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诸多因素造成的压力导致家庭成员容易出现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法律法规中,对包含孤独症在内的残疾儿童的保障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状态,民政、医疗、教育、残联等部门根据职责定位各自的工作内容,缺乏整合性、协调性,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社区支持模式不完善。现有模式多以传统的医学康复治疗模式为主,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支持模式并不完善,社区服务内容零散、不精准、未能全覆盖,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是空白。

社会支撑不够。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仅靠政府部门和社区的精力和财力还远远不够,需要社会机构特别是专业机构的支持。

据调研,我国现有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都是非政府安排项目,收费高,而且缺乏专业支撑、社会资助和外部监督。目前,仅有一些大中城市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孤独症全周期建设的政策,如上海市闵行区孤独症“1+6”援助体系建设等。孤独症儿童关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支持三位一体,针对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注重从康复、教育、心理、家庭、社会融入等多角度提供分层级、多维度、持续性的精准服务和支持。

QQ截图20240311110832

据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多领域合作的组织模式。现有体系下,缺乏一个主导部门形成合力。由民政部牵头成立专门的孤独症儿童援助关爱体系,整合卫生、教育、妇联、残联等多个部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校社各尽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格局,由此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教育、照护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援助关爱服务体系。

第二,培育一批孤独症援助社会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专门关爱孤独症儿童的专项计划,开展孤独症早期筛查、康复、教育和家长支持等,与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帮助孤独症儿童走上健康之路、求学之路和成才之路。同时,鼓励其他有爱心的企业或者机构成立孤独症儿童关爱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资源编织一张孤独症儿童社会服务网路。

第三,建立一批社区帮扶项目。全国各基层街镇一级政府通过积极创设包容性无障碍环境、组织设立专业的社区支援中心等形式,接纳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的社区康复,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会适应性,尽早融入社会;在街道或者社区设立关爱空间点位,联合公益组织开设公益课程,邀请医生、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家长举办讲座,普及专业知识、家长养育技巧等内容,为家庭赋能。

第四,培养专业人才。孤独症的支持单独靠制度和社会支持还有不足,更重要也更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支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养。民政部门可建立专家智库,组织系统专业培训,切实为孤独症患者本人和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