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家发展亟须拥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品质国际化人才。英语专业大学生是未来参与国家外事外交、对外经贸、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群体,也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多元文化共荣共存的主力军。为承担起这些使命和重任,英语专业大学生必须通晓他国语言、主流文化价值观,同时要谙熟本国本民族语言、文化、主流价值观以及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中国立场,具备“国际视角+家国立场”的双视野。

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外语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国内外学者中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有关研究关注的群体多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为数不多,亟须更多教师和学者参与进来。另外,目前高校外语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的教学地位及教学质量与其所承载的教学使命不够匹配,甚至是矛盾重重。例如,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多、单元信息量大,但分配给这门课的课时量不足,难以保证有充裕时间留给互动;不少教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线下课授课模式,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情境性、互动性和实践性,而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冲突和融合,其鲜明特性就是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课课业繁重,加上对跨文化交际课程应用价值了解不够,学习时间不足,知识和技能的吸收消化成问题,跨文化能力提升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基于上述问题的严肃性和紧迫性,探索英语专业本科跨文化交际课如何超越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困境和限制,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色优势,能够有效引导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明晰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与困境

新媒体环境下,MOOC、微课、SPOC等教学形式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带来一定的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调整。

MOOC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优势众多,如可自由选择课程、免费使用课程,有力地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遗憾的是,该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最直接的问题是,该课程以教师教授为主线,突出教师的主体性,缺乏学生课堂参与互动,这势必对培养学习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进行得体而有效的互动交际能力形成限制。

微课(Micro-lecture)的核心特点是借用视频讲解技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在10分钟左右时间段内完成教学。微课特色优势是教学资源构建重“情景化”,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而少、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具体。然而,微课教学短平快的特点难以确保跨文化交际知识输入转化为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沟通行为。

SPOC弥补了MOOC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融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SPOC教师在MOOC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将课堂时间和个人精力转向更有挑战性的课堂讨论、小组协作任务、面对面交流互动等教学环节,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因时因材因人施教,当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跨文化沟通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路径策略

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任务。混合式教学结合SPOC课程教学及线下教学各自优势,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和丰富资源,为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协调者,首先,要不断提升线上课程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核心话题及重要知识点,创设真实的、富有情境性的跨文化环境,让学生在线上自主阅读、观看和讨论中逐渐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和有效管控跨文化分歧和冲突。其次,教师要优化线上交流和合作模式,精心编排在线讨论题和合作任务,设置明确的目标和规则以减少混乱;设计在线讨论、虚拟团队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在互动与合作中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学生作为混合式课程的重点目标服务对象,其学习内驱力以及投入参与度直接关系着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MOOC平台学习管理系统设定明确的学习期限和进度,定期发送提醒,促进学生提高自律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参考平台数据跟踪学生的参与度和进度,定期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混合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确保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任务的实现。另外,要有效利用线下实体课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外谚语分析比对、影视赏析等教学手段,提供跨文化交流实践性活动,增强跨文化沟通实战能力。

不断优化培养策略和培养方法。一是善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激发对跨文化交际实际功能的认可。教师引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或选取经典鲜活的现实性案例,阐释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二是精选跨文化电影或视频,进行文化比较比对教学。影视频教学在跨文化观察、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素养的培养中能够创设真实跨文化环境,效果直观有效;三是邀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或者有跨文化背景的中外教师、留学生入堂分享;四是组织开展跨文化实践项目,如国际活动语言志愿者服务、国际组织实习、暑期海外培训,把学生置于较为真实的跨文化环境,培养适应新的陌生文化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提升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对模糊事物的忍耐力,同时保留自爱、自我检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总之,要把英语专业大学生打造成为真正“理解中国、联通世界”的高层次国际性人才,教师、学院、学校乃至社会要通力合作。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课程群建设、跨文化移情教育、跨文化语用学等方向展开,提供更多良性的环境、资源及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和培养途径。(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索成秀;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王凤华)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