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守正创新 稳中求进

推动贺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换届以来,贺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稳中求进推动贺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贺州篇章贡献了人大力量。

坚持制度创新,健全人大工作制度体系

健全立法工作制度。先后制定立法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地方立法项目委托起草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办法等制度,建立了立法咨询专家库,聘请立法专家32名;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专家作用,2023年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草案和前期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论证会先后在北大法学院“立法诊所”召开。2023年,共有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等5部条例颁布实施,位列全区第一,是贺州市第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完成数的1.25倍;贺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实现当年调研、当年审议、当年获批,跑出全区立法“新速度”。

健全监督工作制度。先后制定执法检查工作办法、专项工作评议办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如试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整改职责延伸到监委等联席会议成员,整改结果通报运用到组织人事部门,“整改难、难整改”和“屡改屡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改事项完成情况由2020年的13件上升至2023年的23件,整改完成率由2020年的52%提高至2023年的68%。积极推行乡镇预算审查监督制度,2023年在全市57个乡镇全面实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成为全区唯一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设区市。

健全决定工作制度。出台贺州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2022年4月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首次票决通过市建成区国有土地个人住宅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事项,促成998户居民受益,受益面达85%,满意率为98.4%;2023年在全区率先实现“票决制”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在市、县、乡三级人代会上共票决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258项,投资额31.8亿元,项目开工率为100%,竣工率达90.7%,产生了良好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推行重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案例荣获“2023年度贺州改革十佳品牌”。

健全任免工作制度。修订完善颁发任命书办法、宪法宣誓制度实施方案等制度,规范颁发任命书和宪法宣誓工作,两年来实现任命的86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百分之百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参加颁证和宣誓仪式。推行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评议办法,2023年接受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市“两院”各1名负责人及各2名法官检察官共计10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评议,高票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满意度测评,人大“任后监督”工作迈出制度化新步伐。

坚持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履职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三会一课”“党日主题活动”“先锋公益活动”为载体,将“民主法治·履职先锋”党建品牌与服务东融先行发展工作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大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市人大机关第一党支部荣获贺州市“标杆党支部”称号,“党建引领·人大有为·履职为民”桂湘人大代表联合进站主题党日活动荣获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十佳创新案例”。连续三年在全区人大系统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发言。

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实行“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网络直播”等“监督+”模式,推动人大监督成果向社会公开。两年来先后对全市交通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建市20年城区教育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询问会进行电视图文直播,市民关注度达15.6万人和17.8万人;常委会委员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外公布。如在2022年建市20年城区教育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询问会上,市政府积极回应关于将市委党校旧址改建成小学的建议,投入资金1200万元进行改造,增加学位540个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招生入学,缓解了城区小学学位紧张问题。

创新“合作+”工作机制。2021年12月与广东清远市、湖南永州市建立跨区域人大合作发挥人大作用机制,在三个市毗邻乡镇建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15个,通过双方人大代表联合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促成7条跨区域县乡公路连通工程项目建设,解决桂粤湘边界10个行政村5万多群众出行难问题;联合开展助力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主题活动,共同督办代表建议23件,推动打造“桂粤省际供港蔬菜种植示范区”;联合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安活动,参与化解边界土地山林纠纷35起,为2023年贺州社会治理经验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增添了底色。市人大机关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坚持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建立贺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研训中心。2022年建立贺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研训中心,两年来组织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3次,评选出优秀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71篇。举办人大制度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13期875人次,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基础。推动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25个,创新推出“三讲三听”“三访三议三督”“一清单二议事三问效”等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贺州实践。贺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研训中心案例被评为全区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工作机制特色案例。

建立人大优化营商环境“123”工作模式。2023年围绕市委“加快打造全区营商环境高地”要求,依托“智慧贺州人大”系统建立1个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在重点企业中设立200个监督联系点,从人大代表中选聘300名监督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贺州市人大优化营商环境“123+N”工作模式,构建起市县乡三级人大优化营商环境责任体系。人大监督平台从2023年9月运行以来,共收集到意见建议239条,助力贺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创新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成为设区市唯一在全区人大系统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的典型案例。

建立“一刊一网一号一栏一馆”人大宣传阵地。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注重宣传平台和载体建设,讲好贺州人大故事;编辑《贺州人大》杂志,每年刊登稿件690多篇;设立贺州人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每年刊登信息及稿件710多篇;建立人大宣传栏,每年出版4期共16板;建立贺州人大文史馆,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历史,反映贺州历届常委会工作成效。注重对外宣传工作,两年来市人大机关在省级媒体发表稿件53篇,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稿件27篇,提升了贺州人大新闻宣传影响力。2022、2023年度分别荣获全区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跃升全区“第一方阵”。(贺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罗政)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