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院士、专家,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
碧水丹心一线牵,京宛协作一家亲。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九周年之际,今天我们欢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南阳产业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地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畅叙友情、深谋合作,共话发展、同创未来。
值此,我谨代表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南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用三句话,简要向大家推介一下南阳:
第一句话:回望过去,南阳积淀深厚、物华天宝,烙下了鲜明的城市印记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280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是南阳最厚重的发展底蕴。有7000年文明史、28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曾哺育出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四圣”先贤;近现代,南阳院士群体、教育家群体、法学家群体、作家群体蜚声全国。
山水秀美、物产丰饶是南阳最坚实的发展根基。森林覆盖率达40.5%,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目前累计输水606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粮、油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在140亿斤以上,素有“中原粮仓”之称。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南阳最突出的发展优势。地处郑州、西安、武汉三大都市圈腹心地带,境内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通达四方,唐河、白河航运正加快推进,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开放奋进、生机盎然是南阳最强劲的发展脉动。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交流关系,卧龙综合保税区是全省第二家综保区,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新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第二句话:凝望当下,南阳踔厉奋发、步履铿锵,书写着精彩的时代华章
近年来,我们乘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视察的浩荡东风,按照打造“三区一中心一高地”的发展定位,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4555亿元,增长4.8%,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3。2023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4.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定保持全省前列。
我们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速奔跑。坚持项目为王,全力谋争上马重大项目。2023年1-10月,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402个,完成投资4833亿元,省重点项目考评稳居全省前三名。围绕打造“7+17”产业链群,深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2022年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3年1-10月,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4%、10.7%,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2.7%。
我们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在高水平开放的征程上创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求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两年来,新建成院士工作站4家、累计达到6家,天冠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建设,牧原实验室被纳入省实验室体系,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等创新平台挂牌成立,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坚定不移促开放,强力推进“双招双引”,2023年1-10月,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70个,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防爆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新设立外贸企业222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4%、规模全省第四。
我们致力于营商环境优化,在高效能服务的实践上奋勇开拓。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两年,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排名连续跃升10个位次、进步全省最大;2023年4月和7月两次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中排名全国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力助推市场主体做多做强。目前,市场主体存量达105.85万户,总量全省第二。
我们致力于城市能级提升,在高品质生活的创建上砥砺前行。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质行动,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承载力不断提升。强力推进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三个倍增计划,11个县市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3.4%。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2022年考核评估全省第二。聚力“一老一少一青壮”基本民生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普通高考实现“十三连增”,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中医药“防治康养”模式全国推广。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首都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特别是京宛对口协作实施以来,北京在诸多领域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先后实施对口协作项目307个、产业合作项目165个,总投资1300多亿元,为助推南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我们感恩于怀,铭记于心,深表敬意和感谢!
第三句话:展望未来,南阳前景光明、空间广阔,涌动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当前,南阳正处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真诚期盼大家走进南阳、投资南阳、深耕南阳,在南阳转型跨越的澎湃大潮中携手共进、同创辉煌。特别是在以下三个领域,尤为值得加强深度合作:
一是在金融资本领域,当前我市不少企业在做大做强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北京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我们期望在京的各类私募基金和投行机构能够与南阳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更多的南阳企业在京融资、上市、发债,积极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在创新要素领域,南阳科创力量薄弱,高端人才欠缺,北京作为国内顶尖高校院所的云集地,教育发达、科技先进、人才密集,我们期望与北京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孵化、科创人才引育等方面深化合作,以科技创新赋能南阳跨越崛起。
三是在产业发展领域,南阳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北京合作的潜力巨大。
比如,在绿色食品产业上,南阳有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集团、面制品头部企业想念公司、菌制品龙头企业仲景食品,正逐步叫响“水好、面好、肉好、菌好”的城市名片。合作推动南阳绿色食品进京,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北京人民“舌尖上的幸福”,也能有力带动南阳群众增收致富。
在中医药产业上,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既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也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龙头企业,尤其是艾草种植面积和艾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合作推动南阳中医药产业壮大,既契合国家振兴中医药发展战略,也能更好地为全国人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
在装备制造产业上,南阳有电驱(防爆)、新型电力(新能源)、农机、轴承四大优势产业,特别是以防爆集团为龙头的电驱(防爆)产业,有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大型电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合作推动南阳装备制造产业再上新台阶,不仅可以占领行业高地,也可有效引领科技创新。
在新材料产业上,南阳有以中南钻石、乐凯华光为代表的一大批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在超硬材料、印刷包装新材料、冶金功能材料等方面优势明显。合作推动南阳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可以抢占风口,制胜未来。
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南阳有4A级以上景区23家、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个,完全可打造成中部地区最佳旅游目的地。合作推动南阳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不仅可以密切京宛两地人文交流,也能更好回应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今天,令我们十分欣喜的是,京宛两地在长期守望相助中,又达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这为南阳发展添注了新动能。对于这些项目,以及今后达成的合作项目,我们承诺:
一是优先帮助办理审批手续。综合运用联审联批、容缺办理、承诺制等办法,以最短时间帮助企业拿到各项审批手续,助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
二是优先提供用才用工服务。南阳现有2所本科院校、6所高职高专院校、42所中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5万余人,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组织和开展定制化培训,充分保障企业多层次用才用工需要。
三是优先兑现各项奖补政策。主要包括先进装备购置奖补、引进人才补贴、研发奖励补贴等。对于重大项目,还可“一事一议”,加力支持。
各位嘉宾,南阳作为商圣范蠡的故里,自古就有重商、亲商、爱商、兴商的浓厚氛围。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在人脉、资本、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南阳崛起建言献策,踊跃为南阳振兴牵线搭桥,主动为南阳腾飞投资兴业,勇做南阳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我们将以最高礼遇、最优环境、最好政策,让每一位投资创业者体验最满意的全过程服务,收获最丰沛的阳光雨露,让大家在南阳创业一路顺心、办事一路绿灯、发展一路长虹!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以上为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智慧在首届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