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小新说: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中央企业在关键之年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责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小新推出“2024国资央企前瞻”系列报道,以6期的篇幅,分享系列专家解读文章。第4期围绕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带来南网能源院、中国联通研究院的2篇解读文章。

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部署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央企的全面领导,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力量重塑等方面勇挑大梁,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加快向基础性、引领性、前瞻性方向转变,重点聚焦原始创新。着力加强基础应用研究,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规模化布局优势与产业影响力,凝练产业基础应用研究方向,从根本上改变技术模仿、引进的创新模式,延展产业未来方向与边界。紧盯重点“卡脖子”难题,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方向前置开展前沿性、颠覆性探索,开辟企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二是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为科研活动减负松绑。强化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企业主体地位和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地位,遴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具备实力的企业承担,支持其引领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契约精神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大小企业联合、国企民企互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大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公正的创新评价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高端人才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并通过股权奖励、超额利润分享等方式加强中长期激励力度,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稳定性。赋予高端人才更大的人、财、物的配置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提升高端科技人才的创新成就感和荣誉感,满足人才对成长机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是能源电力企业要加快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能源电力转型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当中,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对电网形态、市场机制、生产组织模式等带来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创新重要方向,能源企业必须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布局前沿技术,加快构建创新生态,全面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筑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是加快国有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改革,从根本上提升自主科研能力。坚持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方向、生产经营类转制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方向、基础研究类转制科研院所/团队回归公益导向的原则,通过重组整合方式分类开展转制科研院所改革。结合转制科研院所定位,聚焦法人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长效激励、科技创新、党的建设等关键环节,系统制定改革方案,通过运行机制优化与分类考核评估等,释放科研院所创新活力。

五是加快健全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经济、政策、文化、技术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支撑。在经济发展上,以“四链融合”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巩固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物质能力。在政策制定上,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力度,加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深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创新协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规模优势与民营企业创新灵活性特点,找准定位,协同发力。在文化建设上,强化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宣传能力,加快推进科研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改革,着力构建边界清晰、动态调整的创新容错机制。在技术攻关上,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着力营造精准的创新微生态,推动产业创新模式从“点状突破”向“链式创新”转变。(南网能源院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勉荣)


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信息通信力量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扎实做好2024年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并强调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资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推动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实招举措。本次会议上,国资委再次强调科技创新,是对以往重点工作的延续,同时也为中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指引,使中央企业心中有数、行之有向。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有明显放大、叠加、倍增效用,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生产函数发生变化,更加需要发挥信息通信的基础支撑、创新引领、融合带动作用。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要担负起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使命责任,在充分传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六个方面入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积极开展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信息通信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性行业,遵循“标准制定-产品研制-网络规模部署-产业应用”的开放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典型“大型技术系统”特征,其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运营、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中国成功实现从“1G空白、2G追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源于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支撑,政府、运营商、科研院所、设备商、终端厂商以及各行业应用主体等有机结合,形成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产业联盟的链式创新,从而实现自主通信技术快速迭代升级。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要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创新载体,从需求凝练、技术供给等方面深入开展多元主体协同创新。

二是强化标准领先牵引成功创新。“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是信息通信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是企业、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领先的主要途径。我国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标准牵引为抓手推动5G取得系统性领先,并拥有近50%的6G专利申请,为加速实现6G突破性发展打下了基础。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要深度参与相关领域标准制定,不断提升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影响力,以标准领先牵引成功创新。

三是从通信技术创新拓展至数字技术创新。信息通信行业是技术创新和应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网络迭代升级频繁,不断对相关材料、元器件、芯片、设备等提出更高要求,直接推动相关技术的升级发展。一方面,日益高速发展的网络带来海量数据处理需求,极大地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迭代与融合应用。另一方面,算力和智能无处不在的需求,也对网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与计算、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从相互独立逐步演进到融合贯通阶段。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要拓宽创新领域,从通信技术向算、网、数、智等数字技术领域迈进。

四是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信息通信行业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不断增强。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表明,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长20美元,并且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是非数字技术的6.7倍。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核心抓手。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要继续发挥市场和场景牵引作用,启动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依托5G、5G-A等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五是全力维护网络安全支撑国家安全。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基于网络技术应用创造的网络空间已经与现实空间深度整合,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已不断演进为具有高度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安全问题,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政府平台、工业控制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等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迭代、赋能嫁接、场景拓展等将极大提升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六是积极开展跨行业合作推进战新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国资委部署,集中力量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企业在谋划及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将面临一些共性需求和问题,有必要强化央企间的互促发展合作、实现跨行业共建共促共享。下一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应积极打造战新产业联合发展平台,制定战新产业能力图谱、合作图谱,与其他行业的中央企业合作推进战新产业发展,实现相互赋能、相互成就。(中国联通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魏进武)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