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民论坛专访】周清玉:水清民富宜居的南阳实践

 河南省南阳市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大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承担着保水质、保生态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南阳市坚持“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的发展理念,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天,《人民论坛》邀请南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清玉就如何推动“水清、民富、宜居”,助力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人民论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是南阳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保水质、保生态的重要工作,请问南阳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周清玉:近年来,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南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整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持续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示范带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四大行动,实现了“一减一升一完善”。

一减:即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全市化肥使用量2021年同比下降5.2%,2022年降4.9%,农药使用量2021同比降5.2%,2022年降2.3%,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32个,水源区和干渠沿线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

一升:即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显著提升。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源头治理,探索、培育、总结出了“政府主导、场户主体、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监管有力”的畜禽粪污治理利用“内乡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并被写入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2%;围绕特色产业优势、拓宽“五化”利用渠道,秸秆利用形成新兴产业,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示范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建成168个废旧农膜回收站点,47个农膜残留监测点位,农膜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60%以上。

一完善:即水源地和干渠沿线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机制逐步完善。

人民论坛:南阳在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振兴,助力“民富”方面,有哪些突出做法、具体成效是什么?

周清玉:近年来,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集中精力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优培强产业集群,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了“动力源”、做强了“硬支撑”。具体说,就是实施“四五八+”产业工程:

一是提升“四大”基础产业。南阳是全国21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约占全省11%、全国1%。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亿斤,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30,就是说全国100个馒头南阳贡献3个;油料作物面积600万亩,产量178万吨,其中优质花生530万亩,居全省第一;蔬菜稳定在380万亩,产量1100万吨;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或前列,肉蛋奶总产130万吨,牧原集团成为全球生猪养殖头部企业。

二是壮大“五特”经济。即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全市发展花卉苗木58万亩、中药材195万亩、水果58万亩、食用菌5.45亿袋、茶叶24.2万亩。南阳市被命名为世界月季名城,月季产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效益最好的美丽产业;南阳艾草产业保持迅猛发展态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艾产业年产值130亿元。同时,南阳市开辟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新赛道”,集中培育“中线渠首”品牌,全市共建成绿色有机生产基地129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第一。

三是打造“八大”集群。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式、集群化发展,南阳市粮油制品加工、肉食、食用菌等八大集群的77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93.24亿元,成为南阳市产业振兴的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四是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共培育休闲、康养、创意等农业经营主体1349个,年接待游客658.2万人次,营收3.97亿元,从业人数6.65万人,带动农户2.99万户,全市5个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4个都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县市区。

产业发展和延链强链,带动“民富”,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2.5元,比2020年增加16.7%,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汇水区的西峡县“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人民论坛:南阳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如何持续抓好落实?

周清玉:“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示范了成功路子和机制办法。近年来,南阳市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03万户;建成“美丽小镇”96个、“四美乡村”805个、“五美庭院”63万户;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159个;2022年南阳市西峡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

在今后的工作中,南阳市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规划先行、循序渐进,绿色发展、彰显特色,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六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省域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王爽

主持人:翟羽佳

拍摄:吴文迪

剪辑:王楠楠

编辑:赵光菊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