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建设青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构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三大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促进青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壮美广西”贡献青秀力量。

一、以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农业产业现代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青秀区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技支撑、市场主导、联农惠农”的发展目标,发挥临近市区、交通便捷等区位优势发展高、精、尖现代特色农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乡村振兴。

创建示范园区,推动产业特色化。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也是推动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青秀区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典范。打造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长塘湾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区、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青秀田园综合体、古岳坡文化艺术村等都市农业休闲产业带,带动文旅创收7500万元。目前,青秀区建成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共67个,其中自治区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4个,市(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个,培育农民合作社255家,初步形成“强农业+深加工+大市场+新金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拓展产业功能,整合农业及相关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规模化,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发展。青秀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向科技要效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利用“东盟之窗”等区位优势,谋划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以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为核心,张六公路、G72泉南高速为两轴,全力打造张六城市大道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采取政府平台公司与山东寿光农业集团共建合作共建模式,分别在刘圩、南阳镇合作建设1400亩实用型连栋温室蔬菜大棚基地,充分连接寿光蔬菜全产业链条深耕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34个大棚。同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华南地区唯一的蔬菜研发中心、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水稻育秧育苗中心、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农业展厅等项目,打造高效、智慧农业,推动乡村产业焕发生机、蓬勃生长。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是农村的主业,坚持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青秀区做好“文旅+”产业融合大文章,高标准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丰富的乡村旅游新IP,推动青秀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围绕“文旅+农业”,做优农业生产全链条研学体验项目,丰富芭蕉香火龙舞、斗竹马、斑山庙会、军山庙会、那僚庙会、麒麟舞等非遗文化体验,重点打造东盟文化、壮乡非遗、田园青秀3大主题乡村研学教育产品,先后建设中国-东盟古岳非遗文化村、横龙观光景区、德福庄园、团岩坡佳益颐养庄园等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乡村民宿。围绕“文旅+康养”,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康养旅游度假区,重点打造牛湾文化旅游岛、沱江慢养小镇、金花森林康养小镇等康养特色小镇,依托金花小镇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多元化的“文旅+康养”品牌。围绕“文旅+工业”,借势东部产业新城建设,探索开启“工业+旅游”新型生态旅游模式,做好园区相关配套延伸产业,优化服务软环境,将建工产业园“卡拉奇遇”建设成产学研为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打造一批综合型的智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城区初步形成以水稻、蔬菜为主,水果、肉牛、研学、乡村旅游为辅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筑牢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重心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石。青秀区坚持以乡村持续性建设为突破,重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不断让乡村具备更好的现代生活条件。

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建设打牢“地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加强农田、道路和用水建设,不断推进乡村田、路、水基础设施的巩固提升。增强现有路网连接能力,硬化一批农村巷道和机耕道,打造刘圩至长塘三级公路、南阳镇古岳坡至长塘镇巴兰坡公路等精品公路,为农业产业示范区、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实现青秀区公路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推进长塘、伶俐北岸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项目,力争到2030年青秀区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彻底解决青秀区季节性缺水的难题。

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青秀区致力于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下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弱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城区市区和农村学校一体开展学区制改革,组建9个“1+X”学区联盟,均衡配套师资力量,组成8支乡村教育振兴工作队进驻4个镇8所中小学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全面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深化医疗体一体化改革。将4个镇卫生院纳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托管,采取“乡聘村用”模式,实现村卫生室村医配备率均达100%。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10项城区级管理权限,实现35项政务服务事项在镇、村政务服务中心就近办理,城区4个镇37个村均挂牌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室)。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建设“稳框架”。青秀区围绕厕改污水和垃圾治理,开展整治乡村风貌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集中力量改造村容村貌,高质量完成“厕所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整治农村污水排放、筹措资源大力推动农村水电管网建设改造和农村房屋改造。通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全城区274个村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升级,不仅吸引农业企业下乡投资兴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以共建共治共享改善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保障。青秀区聚焦“三点”发力,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服务和保障。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点。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夯实乡村治理基础。青秀区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深入落实“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严格落实“随机调研+问题反馈+督查整改+总结提升”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和组织力。党政班子主要领导通过走访调研、联系结对等方式深入基层,与镇村干部和农民共议地方发展规划、共研急难愁盼问题,打通解决乡村治理痛点、堵点。

以乡风文明为引导,找准乡风治理着力点。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充分的文化保障。青秀区通过文化惠民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扎实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载体,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春联”、“壮族三月三”、“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系列主题活动,因地制宜组织村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文体活动,依托青秀区“村BA”篮球赛、灯谜游园会、剪纸等活动丰富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生活,转变农忙之余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程度。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乡村文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专题培训、讲座等各项惠民文化活动150余场;各镇、村的新时代文明所、站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394场次,惠及群众65440人次。

以和谐共处为抓手,聚焦乡村治理发力点。和谐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价值追求,以人性化的乡村治理为保障,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做文章,让人民群众处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青秀区创新完善机制,推进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导基层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基础性作用,完善“网格+调解”模式,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等工作,抓住矛盾症结所在,及时化解,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工作。经过招标方式选聘5个律师事务所共76名律师担任118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截止目前,共2家律师事务所15名律师为青秀区长塘、伶俐、南阳、刘圩镇各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为全城区乡村治理提供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共南宁市青秀区委宣传部 陈星)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