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牢记殷切嘱托 赓续“千万工程”

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杭州范例

20年来,浙江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打造了一大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绘就了一幅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探索了一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路。 

回顾20年的杭州乡村建设发展历程,主要做法有七个方面:          

一是下好全域统筹“一盘棋”。在“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下,2003年杭州出台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意见,提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2006年专门出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意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率先实施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提出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六个一体化”和“十七项统筹”任务,首创开展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江两岸”生态综合保护等机制。通过“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镇街结对、村社结对、干群结对”五大协作帮扶机制,11个主城区(管委会)和西部山区4县建立协作组,37名市领导牵头组建帮扶集团重点帮扶37个欠发达乡镇;创新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活动,结对帮促西部山区4县100个重点村。2010年至2022年,淳安、建德、桐庐、临安等西部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总量由793亿元提高至1806.7亿元,增长1.2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215元提高至36013元,增长2.53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28缩小至1.71。  

二是定好规划管控一张图2003年杭州提出村庄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10年提出构建“杭州市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节约土地的网络化、组团式空间体系。2018年提出建立“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的乡村规划设计体系,实施“驻镇规划师、乡村规划员、乡村规划联络员”制度,全面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2021年出台《杭州市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导则(试行)》,引导分级构建乡村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发展,分区落实管控要求。2023年将涉及土地综合整治、未来乡村等乡村单元优先纳入编制计划,重点保障农村“三块地”(农村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二三产用地),确保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项目落地。并同步研究制定《乡村单元详细规划范例》《乡村详细规划(通则)编制技术指引》,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提供支撑。

三是绘好富春山居“幅画”。坚持以超常的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赋予美丽乡村新内涵、新载体、新愿景。从2003至2010年的整治村、小康示范村,到2010至2015年“六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杭派民居、历史文化村落、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全域共打造出中心村193个、精品村467个、风情小镇59个、历史文化村落190个、精品线88条、精品区块14个;再到2014至2019年的“五水共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783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1919个,高标准农村公厕4498座,并实现长效管护城乡一体化;再到2020以来按照“美丽普惠、数字赋能、未来引领”的要求,建设特色村90个、未来乡村145个,打造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17个,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795个,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围绕杭州“三江两岸”黄金线,以“山脉、水脉、文脉、业脉”为轴线,统筹推进6条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和12条市级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建设,全域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县域互通”的大美格局,绘就了一幅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四是铺好产业兴旺“一条路”。坚持把产业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乡村建设中,2003年要求村庄整治与乡村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提出以西部县(市)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2017年起实施美丽农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计划、文旅赋能乡村振兴“6+X”计划。推动做强高效生态农业,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9.44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1.04万亩,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11个,连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增长”,蔬菜面积和产量保持全省第一位,国务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两轮获得优秀。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6亿元,增加值355亿元,其中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高达89.7%。今年又启动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建设现代农事服务中心20个,发展稻渔、稻鸭等新型综合种养10.8万亩,推动了“小田变大田”“大田种出高效益”。推动美丽经济发展,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民宿、电商、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科技文创等新产业快速发展,露营、研学、直播等新业态不断催生,培育形成了萧山本味、禹上田园、富春山居、天目山宝、千岛农品等农业区域公共品牌,2022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248万人次,经营总收入77亿元,农村电商实现销售额188亿元。

五是织好数字乡村“一张网”。发挥杭州数字经济优势,深化乡村数字化改革,奋力打造数字乡村示范市。持续推进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累计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个、数字农业工厂31家、智慧农业生产基地194个;与无忧传媒等合作开展“直播达人进乡村”活动,今年1-3季度农村电商交易额147亿元。持续推进“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贯通应用,实施数字乡村“景秀计划”,建德市“建村钉”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被评为浙江省数字乡村金翼奖十佳应用。2020年以来先后建成数字乡村样板镇(村)210个,临安成为全省唯一同时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区县(市),西湖等6个区县(市)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建德等5个区县(市)成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

六是推进强村富民“一改革”。在全省全国率先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体系改革、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杭州“股社分离”、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成为全国典型,获农业农村部发文推广。2021年以来杭州实施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创新强村公司、飞地抱团、乡村运营师、职业经理人等模式,累计培育强村公司504家、联动村社1173个,实施“飞地”抱团项目118个,抱团村数1153个,预计每个参与村社可增收15万元以上;新增盘活闲置农房2967宗、58万平方米,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约1.7亿元。2022年杭州西部山区4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5030”目标,东部地区9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七是守好乡愁古韵“一根脉”。杭州共有227个古村落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库,一大批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得以传承保护。2013至2023年间,杭州先后实施十一批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省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村500万元/村、一般村20万-30万元/村,已累计保护190个村(重点村36个、一般村154个)占总数的84%。2013至2019年间,杭州还实施了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市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村500万元/村,共保护重点村19个。各区、县(市)也积极抓好保护利用工程,如桐庐县推动荻浦、深澳、徐畈、环溪、青源五个村整体规划,集聚打造江南古村落;建德市以大慈岩“风情小镇”和“十里荷花历史文化村落”风情线为轴线,串联打造乡村荷韵旅游画廊。并加大杭州乡村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挖掘传承,持续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系列活动,让杭州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放大杭州“三个地”的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杭州范例,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一,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乡村更具现代神韵气质。聚焦农村环境提升、城郊结合部和空心村整治等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常态保持乡村环境秀美、干净整洁。聚焦绘就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持续沿着“三江两岸”黄金线,差异化、特质化推进名村名带建设,协同推进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六美联创”,启动建设特色村30个、未来乡村40个、“千万工程”精品线路20条、城乡风貌样板区22个,整体塑造乡村大美风貌、独特神韵。

第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乡村更具现代的创业活力。聚焦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持续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520”工程,培育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农事服务中心各20个,发展稻田综合种养20万亩;实施山林经济“双十万”计划,新增高产油茶、道地中药材、珍贵食用菌等标准化基地10万亩,改造提升茶园、竹园、桑园、果园等综合种养利用地10万亩。聚焦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实施“十链百亿”计划,启动打造单条产值十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10条;实施“千村千味”培育计划,分类打造电商村、书画村、摄影村、运动村、旅游村等产业特色村200个。

第三,跑出城乡融合新速度,乡村更具现代快捷便利。聚焦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向乡村延伸,着力提质乡村数字经济、提能乡村地瓜经济、提升乡村营商环境,推进建设未来农场1个、数字农业工厂10个、数字乡村100个;办好中国国际茶博会、农业招商大会,持续开展“直播达人进乡村”活动。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以提高县城和中心镇承载力为重点,加快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城乡提升工程项目105个、完成年度投资212亿元。落实每年15亿元的西部地区公共服务补短资金,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第四,开辟强村富民新路径乡村更具现代幸福生活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全链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共富联合体、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等创新模式,实施强村富民“三个亿元新增”工程,强村公司分红1亿元以上、飞地抱团项目分红1亿元以上、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带动增收1亿元以上,力争全市村集体经济基本实现“8050”目标。围绕农民四大块收入,研究制定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清单式支持举措,确保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长态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收入农户高于农民收入增速)。

第五,培育文明善治新风尚,让乡村更具现代治理样式。聚焦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实践,加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宣传,增强杭州乡土文化自信。积极推广余杭小古城村“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萧山众联村“五和众联”等经验做法,持续擦亮杭州基层自治品牌。完善乡村版“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优化“民呼我为”数智平台,健全多跨、联动、闭环的基层治理常态运行机制。激发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共治热情,营造群防群治、共建共治浓厚氛围。

(中共杭州市委农办 廖源 牛言瑜 朱新楠)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