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厚植生态底色 筑牢吕梁“绿富美”

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力推进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关键进展。

久久为功 硕“果”盈枝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厘清全市48家环委会成员单位职能。印发《吕梁市空气质量再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吕梁市水环境质量再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吕梁市土壤污染防治2023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全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吕梁市地下水污染防治2023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积极推动污染防治设施提标升级。先后完成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有序推动66户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20家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92家煤矿外排矿井水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431家加油站完成双层罐改造。2023年1-11月市区优良天数比例79%,全省第三;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一。

加大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截至10月底,市县事权项目入各类中央项目库10个、入各类省级项目库14个,争取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项目8个约12亿元,已到位8.67亿元。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230千米,建成投运20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处理水量42万吨,建成投运2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个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整治84条黑臭水体,完成513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32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划定畜禽禁养区250个。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11月,全市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断面比例100%。地表水国考断面主要污染物同比分别下降5.45%、33.7%。

大力抓好吕梁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68.25万亩,建设淤地坝1.22万座,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11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5.7%。建成黑茶山、庞泉沟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圆山、蔚汾河、薛公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林草建设任务301.38万亩。持续实施“三个100万亩”生态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三,林草覆盖率全省第一。

列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单60户企业,其中8户停产,已完成土壤隐患排查50户;排查出土壤隐患共434个,完成整改384个。17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完成36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22.6%,超额完成“十四五”治理任务率。

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发的1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点位的现场核查、审核和上报。积极推动方山县、交口县、中阳县、岚县申报创建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交口县申报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抢抓机遇  清水入“黄”

今年6月,“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启动以来,共实施项目36个,总投资约54亿元,覆盖黄河流域和汾河流域9条河流和14个国控断面。建立完善专班和专班办公室两套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方案》,制定工程方案、目标责任书,压紧压牢主体责任。实行一月一调度、新增开完工周调度、重点事项专项调度等,将该项工作纳入市政府“13710”平台督办落实。制作完成“3张图+3张表”,建立“一工程一档案”,分类整理,动态汇总。

境内文峪河、磁窑河所在区域的平川四县市围绕河流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共谋划建设23个工程项目。截至10月,新增完成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90余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2800立方米/日;完成治理河道约56公里,建设堤防工程30公里;文水县治理完成黑臭坑塘32个面积156.4亩,建成7座粪污处置站和1座处理中心,试运行阶段处理牛粪量约1000吨/日。工程实施有效解决区域性雨季汛期污水溢流和河流沿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孝义市和文水县2个工程入选省“一泓清水入黄河”优秀案例。

民呼我应 利剑斩“污”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43项,已完成整改33项,19项已通过省验收销号,3项按时序正常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立行立改问题172项,已完成整改150项,剩余22项正在整改。

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31件,罚款总额9243.87万元,其中四类典型案件107件;全市共受理反映生态环境问题1379件,应办结1370件全部按时办结,未到期9件正在调查办理中。

对生态环境质量突出问题实行“预警通报、约谈问责、资金扣罚”制度。针对部分断面恶化情况,开展为期半月的专项督查行动,对4个县进行了通报,对3个县市水环境突出问题下达督办函,制定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方案,保证国考断面均达三类水质标准。

常态化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对35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罚,责令整改47家,立行立改21家。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联勤和联动2项工作机制,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7项制度,主动对接公安、检察、法院和市场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社会化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对接公安和检察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利剑斩污”专项行动。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从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抽调26人,组建生态安全专班,先后召开4次生态环境安全专题会议。持续开展危险废物、环保设施、辐射安全、饮用水水源、尾矿库“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对13县(市、区)生态安全整改工作情况进行调度、考评、排名、通报,全面推动全市生态安全问题整改。

对110户重点产废单位和经营(收集)单位开展规范化环境管理考核及“回头看”,对在用12座尾矿库全部完成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备案,全面实现尾矿库环境风险档案“一库一档”,建立完善尾矿库环境监管清单;对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以及转运各环节全程闭环管理,确保无害化安全处置;对102户核技术利用单位全部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共排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单位92家,排查发现76家单位287个问题,立行立改问题269个,限期整改问题18个。

制定出台《吕梁市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方案》,先后在三川河、岚漪河等六条河流开展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桌面推演,全力推进“南阳实践”经验落地见效,强化以练代战,全力做好“一键启动”备战工作,全面提升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科技赋能  “耳聪目明”

打造现代化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下达专项资金共计6100余万元。全市13个生态环境执法机构配备无人机、采样设备、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和流量计等1259台标配设备,热成像夜视仪、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电磁辐射检测设备等227台选配设备。同时,市执法队开展标准化建设,设立执法装备室,开展办公场所文化建设,为赋能执法实战打下坚实基础,生态环境执法装备现代化迈出坚定一步。

“春天山花烂漫,夏至绿意盎然,秋来五彩斑斓,冬去玉树琼枝”。如今的吕梁,抬头可见“吕梁蓝”,放眼环顾“生态绿”,“一泓清水入黄河”,一幅优质生态画卷绘在青山绿水间。下一步,吕梁市将重点做好“1+2+3+4+5”方面工作,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全面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吕梁。(谭轩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