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搬”出幸福石楼“新”图景

一直以来,石楼县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突出党建引领、建强党群阵地、强化为民服务、促进群众增收,全方位提升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成效,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对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工作做法进行推广。

“头雁”引领

突出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按照去“行政化、办公化、机关化”的原则,在集中安置点打造具有党建联建、综合治理、群众自治等多种功能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安置社区成立社区党委,提级配备社区党委负责人,选派5名副科级干部担任书记,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突出“党支部+网格”建设。坚持组织覆盖,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安置社区成立60个党支部、214个党小组,在每栋居民楼设立一个党员中心户,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网格结合、无缝覆盖”,用党建的“绣花针”穿起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千条线”。

夯实“地基”

夯实基础设施,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将集中安置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供水供电供气全天候保障、雨污分流全面配套,关键设施全面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夯实基础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聚焦教育、医疗两大民生关注重点,配套小学及幼儿园,实现搬迁学生就近就学;配套卫生院,配备了医务人员,全面保障群众看病就医。构建“一体化”群众服务体系,集成物业、网格、土地托管、警务等服务,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锚定“奋斗果”

锚定“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坚持以产业保障增收。通过全链条托管服务土地1万余亩,带动搬迁群众户均节本增效1600元以上。同时在安置区成立帮扶车间,孵化投运“爱豆”数字就业基地,全县24个帮扶车间共吸纳劳动力800多人,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坚持以就业促进增收。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帮扶体系,为搬迁群众在县域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福海厨工”等劳务品牌向青岛及周边地区输送劳动力3000多人。

服务“主人翁”

维护好经济权益。全面落实“五个不变”,保证2900户搬迁户的退耕还林等各类农业补贴不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不变、原承包地不变、转移收入渠道不变、享受脱贫延续性政策不变,筑牢迁出后经济收入基础。维护好民主权利。建立安置社区党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联络站,每月定期安排迁出乡镇轮流接待,广泛听取搬迁群众意见和建议,居委会通过开展“四议两公开”,让搬迁群众潜移默化融入社区日常生活和管理,维护搬迁群众的民主权利。

琐事“舒心办”

破解办事“两头跑”难题。优化掌上政务办理平台,设置“村民证明事项”办理模块,搬迁群众可自助办理的证明事项超过15个。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对接联系机制,明确迁入地接收变更申请、迁出地执行迁移审核的责任分工及办理流程,2023年已解决相关事项近2200个。破解管理难题。坚持智慧赋能,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推行“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工作模式,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修订社区公约,设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推动移风易俗,引导489户搬迁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安居”变“优居”,“新环境”变“好生活”。下一步,石楼县将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多措并举谋发展,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安得下来、融得进去,收获“稳稳的幸福”。(谭轩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