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深切的期望。新时代文艺工作肩负着铸魂、造梦的使命,是一项伟大的、铸造精神灵魂的工程,我们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这就要求我们成为新时代高尚社会风气的先觉者、倡导者,去践行忠于党和人民的正立场。通过有道德、有情感、有温度的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去完成我们的幸福生活的有关美的表达、有关丑的揭露。
“人品筑作品,作品传人品。”总体来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我的心得有三点。
一、文艺作品应该具有时代高度
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最高的精神生产”,在根本上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因此,好的文艺作品会成为时代的风向标,而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优秀文艺作品,会以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人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方向,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新时代前行的号角,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去展现我们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去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当前,我们要牢记并践行“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的重要要求。在主题作品的表达途径中,“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迈向未来”,这些关键的词语,更在文化语汇上,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这些殷切的期望,给我们鼓励,更给我们信心。
二、从人民的立场出发
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书写人民、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更是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的主旨表达,这些艺术观念的输出,更应该凸显时代进步的要求,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在艺术作品创作的深度思考中,我们应该为人民创作,认识到人民至上、一切成功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的深层次含义。
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文艺高举人民旗帜,致力于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支撑社会主义文艺观点的立足点上,生动彰显人民的情怀、准确把握党的初心和人民情感的关系,从而疏导出正气立场与创作自由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才能够真正做到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应该把每一次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之上、写在千百年来人民奋斗的伟大征程中。这样才会使我们站在新时代,从百年历史的变局与机遇中着眼,创作出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
三、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德艺双馨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艺术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这样才能坚守住艺术理想,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知正念”。
我认为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恪尽一生的“修为”,作为文化精神的传达者,我们应该注意到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的事,我们的行为举止,每一种情感的传达,或许都会在某一未知的时刻,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观念,一种格调。
如果我们在不经意间失德,或者传达了错误的价值观,不能自持,导致不可控制,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我们就会铸成大错。
从自身出发,如果不能基于很好的修心养性,提高自己的素养,就会走上一条歪路,我们就会堕落其中,沾染铜臭气、变成市场的奴隶,使自己不能自持,有愧于心,有愧于人民。
上述是我的三点心得体会,认真学习后,这三点内涵也成为我所从事这一领域工作中的至上信条。我会立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深耕主旨思想内涵的表达,为推出优质的文艺作品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沙晓岚,系北京锋尚文化集团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