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党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明确标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政治方向,着重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鲜明昭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目标继续前进的光明前景,对于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跨越到全面小康,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并非偶然,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顺应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规律,又契合于中国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前进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深熔铸于党领导人民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既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也有深厚的国情依据,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成就密切相连。它源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底气和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广度、深度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引领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千秋伟业,面对这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中遭遇各种风险挑战、质疑非议,我们必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保持头脑清醒,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动摇沿着这条通往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奋勇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党和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立足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彰显科学性,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具有无可比拟的真理力量。它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怎么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重大课题,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根本,为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创造。

前进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重视理论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出如此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现代化建设中理直气壮地坚定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只有确立高度的理论自信,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科学概括现代化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推动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以创新理论全面引领实践进步。因此,必须始终坚定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以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又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既能充分反映人民意志,又能保证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有利于为现代化进程提供高稳定、高效能的政治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持续稳步推进,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光明前景。

前进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否行稳致远,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关键所在。坚定制度自信,是始终保持制度定力,稳步推进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制度自信,既要在道路、制度、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又要在聆听时代声音、把准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唤中不断检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永葆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必须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巩固好、坚持好、完善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哺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攻坚克难、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自信自强自立,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赋予了强劲的时代动能。

前进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就必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新中来,党和人民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凝聚国民强大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否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的关键。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必须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磅礴精神伟力。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桂智鹏,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