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2023年5月15日至19日,很高兴与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共赴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广泛走访了农村、社区、用电大户、供电所(站)、企业文化馆等场地,与基层网点、村民、用电大户面对面交谈,实地了解“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和发展情况。调研期间,本人在三个方面感受最为深刻:红色铸魂、绿色赋能、金色暖心。
红色铸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电力作为引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撑。“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的首创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首先用“红色”牢牢把握住加强企业党建这个“根”和“魂”。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用企业党建这个“命根子”赋能村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变成实实在在的先行先干的具体行动。充分发挥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高举党建先行的红色旗帜,突出党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党的领导融入“村网共建”各个环节。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党组织积极抓攻坚落地,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结合村、网、站、所各自的特点,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因地制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党建与乡村供电服务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同时,公司在全体党员和员工中进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时刻牢记使命,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群工作服务中心、在远离乡镇中心的变电站、在巡线的乡村小路上都能看到佩戴党徽正在忙碌的党员职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绿色赋能
“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是株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强化政企协同的有效举措,在绿色底蕴深厚的“神农福地”,践行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也是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首创之举,充满了大情怀,真正做到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技术下沉,以乡村有效治理为中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例如,石峰区龙头铺街道蛟龙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的“办电便民、供电可靠、保电护网、管电除患、科学用电”五大专项服务行动,实证了“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业态、新方式,有效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村三方共赢,绿色赋能,多向奔赴。
“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实际上也体现着城乡共建的过程,“同网同价同服务”是电网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答如何让农村和城市享受同样的电力服务这一重点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探索。
比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水西村利用“村网共建”助力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的实践证明,“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有效解决了电力供需信息匹配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用电大户的电力需求,避免因供电设施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浪费。当地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和加工大户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村要振兴,电力需先行”,以绿色电力赋能乡村振兴,要先行在实干上、先行在生态上、先行在细节管理上。
金色暖心
“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是一种创新,它的亮点就是把村网共建与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当电能的金色灯光照亮千家万户的同时,电力的动力也激发了千万民众的创业激情,彰显了“政治上的高度、创新上的力度、组织上的程度、便民上的温度”。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未来规划以及茶陵县界首镇火星村、舲舫乡大岳村“村网共建”助力乡村有效治理的成功实践,都证明了“村网共建”是金色暖心的便民服务。渌口区2022年“村电共治”颁奖典礼暨“党建引领·村网共建”电力文化下乡活动,从照亮夜色下美丽村庄的金色灯光中,深刻感受到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以及“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取得的累累硕果,足以证明该工程是一项令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
“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深入到户、联网成节,打通了电力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政企民三方,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议“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工程继续完善创新,不断总结推广经验,真正成为具有广泛认可度、可复制推广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高层级、具有知名度的乡村振兴“株洲样板”。
(作者:李保民,系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专职监事、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