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是广大青年云集的地方,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辅导员工作内容多,工作强度大,加之少数辅导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实做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辅导员日常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学生成长成才和日常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领域,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多、时间紧、压力大。因此,通过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工作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生活,工作内容不仅十分广泛,而且具有较高要求。辅导员工作政策性、专业性、综合性比较强,在工作中既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更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既要注重整体性,关照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提高工作针对性。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处理工作需要协调校内各部门,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需要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需要踏实肯干、默默奉献的精神;需要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追求;需要热爱学生和党的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需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和政治担当。因此,通过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高校辅导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由于缺乏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加之平时工作分工过细,工作历练不够全面,部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与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实践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辅导员参加学习培训还不够,不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与人生导师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实践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应“把脉开方”“对症下药”,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通过“压担子”“墩墩苗”,切实提高工作实践能力。

激励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对辅导员的激励偏弱。辅导员在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比较困难,加之工作内容庞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内生动力存在不足。有效激励措施缺乏,导致部分辅导员“另谋出路”,转岗高校专任教师或行政干部,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减弱。一些高校对辅导员关心关注不够,激励政策针对性不强,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注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克服本领恐慌,消除职业焦虑的基础工程。一是培训教育内容要全面。培训内容应该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辅导员工作职责。二是培训教育方式要多样。要根据高校辅导员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如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问题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在班次设置上,按需设班,按需施教,分类别、分专题、分层次开展培训。三是教育培训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明确培训目的,细化培训措施,落实培训任务,分类培训,按需培训,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注重“培土蹲苗”,让辅导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一是多压担子。在工作安排上,让辅导员多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培养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二是多渠道历练。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等挂职锻炼,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三是注重考核。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应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部门、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学生共同参与。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客观评价工作成效,发现工作短板,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注重关怀激励,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应加大激励力度,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和归属感。一是落实好有关政策待遇。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落实好有关文件要求,确保辅导员津贴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在职称评聘上适当倾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与高校专任教师不尽相同,在职称评聘上应该单列,用好职称评聘导向,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三是大力表彰使用。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辅导员单独表彰体系并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加大使用力度,鼓励辅导员参与岗位竞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增加辅导员职业吸引力。 

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克服本领恐慌,消除职业焦虑,不断改进工作,全面提升育人成效,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广西医科大学学工处 唐凤安 董铭洺)

【本文为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精准赋能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2LSZ08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