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平定: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

——人民论坛调研组赴山西省平定县开展实地调研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县域多存在“任务全面、责任重大、资源有限”的基层治理难题,亟须转变治理方式,推动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升县域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平定县位于太行山中段西麓,是山西的东大门,也是连接晋冀两省省会的重要通道。针对建成区人口聚居量大、季节性流动突出等县域治理难题,平定县委、县政府勇于破题创新,把创新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党委、政府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改革任务,以入选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为契机,深入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县乡一体、智治融合、一网通管”的数字化基层治理格局,县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定县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5月30日至6月1日,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陶建群带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平定县开展实地调研。专家们对平定县“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平定县推进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未来工作给出了建议。

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打造智能化治理总枢纽

“我们中心的数据是能够实实在在给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便利。过去基层工作人员想要获得一些数据,如疫苗接种数据、核酸数据,需要给居民逐个打电话问,现在我们直接把数据给他们,他们通过这个数据开展工作,就会方便很多。”在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国业向调研组介绍说。

为全力打造“全领域布局、全过程覆盖、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体系,平定将县信息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撑、综治中心的城市综合治理、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的科学实验等职能进行有效整合,组建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承担全县的大数据应用行政管理、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管理、政务云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等职责,建立起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总枢纽。

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中心运行以来,量体打造数字化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双向协同的业务协作机制,实现了统一采集、工单上报、网格巡查、网格服务等网格管理功能;搭建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厘清县域内城市、集体、资源等基础数据资产,实现了跨部门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控和预警监测;融合打通综治信息系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系统、镇村(三资)数据监管平台等各条线业务系统,推动实现各系统的集成联通。

人民论坛调研组参观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中心

在智能化社会治理中心的可视化大屏前,调研组专家仔细察看智能化治理平台展示的各项数据,了解智能化平台赋能网格化工作、核酸采样、疫苗数据对比、智慧党建、志愿者服务等情况。当前,平台已将全县30.62万常住人口、15万所房屋、7.4万个城市部件等信息数据全部纳入系统。通过数据业务双向协同的方式,平台还为基层工作人员实时推送一系列数据,为全县党员服务社区、参与志愿活动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群众服务事项提供智能回复,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小平认为,山西平定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实践具备很强的典型性,搭建起了很好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框架,有行动快、路子宽、抓重点、边界清、重理论等特色,从起步势头来看是良好且可持续的。

再造流程,优化模式,彰显县域社会治理“绣花”功夫

“通过这个页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案件从登记、立案、派发到专业部门处理,到最后监督员核查、最后结案的一个办理流程。”在

平定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平定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向调研组展示智慧化城市执法的一个具体案例时说,“我们可以看到像这类型的案例,本来应该用时两个小时,但我们专业部门执法队员仅用15分钟就处理完成了,这就是我们做到了一个迅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的精细化管理流程。”

为满足平定县纷繁复杂的城市治理需求,实现对城市的科学、精细、长效治理,平定县启动智慧城管建设项目,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当前已覆盖县城中心区域15平方公里,建设有指挥协调、工程渣土、智能井盖、视频监控、绩效考核、行业管理分析等系统。同时,平台配套建立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统一考评”的运行模式,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从“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绩效考核”的7个闭环管理流程。

平定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监督指挥中心

通过智慧平台建设和执法管理流程优化,平定县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方面,通过对建成区74173个城市管理部件建立部件数据库、地理编码库,结合多元化的信息采集途径,平定县实现了一张图监管城市管理各行业态势、体征,有效提升了城市精准化感知能力以及突发案情响应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平台的业务指导、可视化调度、视频监控等系统,平定县打造了一支“呼得通、看得见、调得动”的执法队伍,基本实现智能数字城管一网全办理、城市治理云图一图全监管、可视化指挥调度一体全联动,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截至5月31日,系统共上报并立案城市各类问题28984件,已结案件27865件,结案率96.1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对平定县智慧城管建设项目给予高度评价:“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平定县城市执法部门真正做到了城市管理问题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监管上云,数字下乡,提升乡村治理规范化水平

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三资”管理一直是农村的焦点问题,也是极其容易滋生腐败、激化农村干群矛盾的重点领域。当前,平定县各农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何防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腐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成为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突出问题。

为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的透明监管,平定县农业农村局创新搭建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财务账户全部统一接入监管系统,并将村、社分账、成员、股权、合同、资源、资产全部信息按照指定子系统输入监管平台,以“数字赋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云上监管,实现县、乡、村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全贯通。

为高质量一体化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平定县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农村集体资产购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等10类交易品种纳入平台监管,实现了对农村集体大额资产流动的全程监管,扎紧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制度笼子。当前,平定县已经打造了一个县交易中心,冠山、冶西、张庄3个试点乡镇交易所,并逐步扩大试点乡镇范围,计划今年6月底实现全县10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的全覆盖。

“农村虽然有‘四议两公开’制度,但村干部贪腐问题仍然存在。”平定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向调研组介绍说:“现在我们要求大额资产流动和农村集体工程招投标都要通过我们的数字交易平台进行,通过全过程审批建档和平台的记账进度、大额资金、资金赤字、合同到期等四项监测预警功能,实现对村集体经济智能、透明监管,全方位倒逼村干部按章办事、规范用权。”

调研组了解到,2020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平定县、乡各级累计接受咨询审查交易项目110个,完成交易68个,中止、制止不规范交易项目23个,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

人民论坛调研组参观平定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在平定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调研组专家还观看了“三资”监管手机应用的现场演示。“三资”监管手机应用包括财务、资产、合同三大板块,村民可以在手机应用中清晰了解自己所在村集体收支明细、库存现金、资产负债、收益分配、村集体资产明细、土地信息、签订合同等情况,更好实现对村集体经济运行的监督。

场景牵引,应用拓展,推进基层各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发“双报道”云平台,实现全县所有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网络化管理。

建立“一网通办”帮办制度,“智能审批”系统中9个模块实现无人工干预。

锁簧镇打造以数字看板和数字乡村APP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针对镇村干部和农户开发不同的模块功能应用。

……

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调研组看到了平定县正积极拓展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打造“基层智治”示范样板,“数字赋能”在全县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不断得到体现。

“数字赋能”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座谈会现场

在“数字赋能”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刘治彦认为,平定县入选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评审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对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为平定县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指出,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全国县域“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方面走在了前列。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继续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同时要“智慧赋能”每个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

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陶建群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平定县在数字赋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疫情防控、综合执法、平安建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智慧社区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打造社会管理新平台,构建多级联动体系;二是汇聚多元共治新合力,搭建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协同平台,逐步实现一键可动员、一网可调度,全域可指挥;三是促进为民服务新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四是加强软实力配套建设,建立数字治理组织团队,成立阳泉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明确职责,推动数字治理生态建设,打造数字治理生态圈。

(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执笔:刘哲)

[责任编辑:钟超]